摘要 采購量指數出現近5年來的首次負增長,產成品庫存指數大幅上升至50%以上在馮天祥的公司院子里,露天碼放著整齊的一排排鋼材;而在他的辦公桌上,放著客戶剛剛發來的3份傳真,有3個客戶明確...
采購量指數出現近5年來的首次負增長,產成品庫存指數大幅上升至50%以上 在馮天祥的公司院子里,露天碼放著整齊的一排排鋼材;而在他的辦公桌上,放著客戶剛剛發來的3份傳真,有3個客戶明確告知馮天祥,5月份將不再訂購板材。
馮天祥是河北一家鋼材貿易公司的總經理,他同時代理4家鋼企的產品。前一陣兒,鋼材價格不斷上漲,市場需求一直低迷,讓馮天祥眉頭緊鎖。“日出貨量已經減少了6成。”馮天祥4月14日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說。
按照馮天祥的說法,現在熱板產品賣1噸要虧損200元至300元,賣得越多賠得越多。但前期庫存量太大,為了減輕庫存壓力、回籠資金,即使賠也得賣。此外,為了維護一些老客戶的關系,還不得不低價賣給他們一些鋼材。
壓力不斷積累,寶鋼率先降價,將5月份冷軋產品價格每噸下調300元,熱軋產品價格每噸下調200元。
鋼企下調產品價格背后,有采購經理指數的變動。從3月份采購經理指數的11個分項指數來看,同上月相比,采購量指數、進口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回落,采購量指數出現了近5年來的首次負增長,而后兩個指數回落接近2個百分點;其余各指數有所上升,其中產成品庫存指數上升幅度較大,超過4個百分點,達到50%以上。
有專家認為,采購經理指數的變動折射出今年制造業面臨著原料價格上漲、成品庫存壓力增大等各種困難。
鋼企競相降價,還是賣不動
在寶鋼9個月來首次調低鋼材出廠價格后,其他鋼廠馬上跟進。
4月15日,鞍鋼發文全面下調5月份鋼材出廠價格,其中,冷軋、鍍鋅、彩涂等薄板產品下調幅度之大讓市場“跌破眼鏡”,冷軋產品出廠價每噸下調480元,鍍鋅產品每噸下調350元,彩涂產品每噸下調300元。
從訂單上看,鋼廠4月份訂單總體較好,但一些廠家的訂單已開始下降。據公開報道消息,包鋼4月份訂單下降到90%,而今年前3個月的訂單還達100%。
山東一家鋼企內部人士告訴筆者,公司訂單情況比包鋼稍好,但也下降得比較厲害。
北京一位鋼材貿易商馬騰飛告訴筆者,鋼企降價的幅度還不足以刺激市場,因為下游制造業需求并沒有上來,采購量很難增加。如果制造業形勢好,即便鋼企不降價,采購量也會大好。
馬騰飛說,現在市場上的鋼材庫存量比去年同期大致要高10%以上,這會抵消鋼材降價帶來的利好。
有分析師認為,生產薄板的鋼廠采取降價行為,主要是因為貿易商及下游行業的訂單大幅縮水,目前鋼廠庫存壓力遠高于去年。因此,“此番鋼廠大幅跌價,為的是降低‘倒掛’程度,刺激貿易商的訂貨熱情,保證訂貨量。”
但貿易商“并不領情”。
馮天祥明確告訴筆者,公司已經向自己代理的4家鋼企提出不再提貨的請求,因為公司的庫存已經超過1萬噸,庫存都消化不完,根本賣不動。
馮天祥說,主營薄板的貿易商此前紛紛降低了3月、4月的訂貨量,很多貿易商都接近于“零運轉”狀態。
此外,海關數據顯示,中國的薄板產品出口量2月份也出現了銳減:中國2月份冷軋產品出口量為10.9萬噸,環比減少27%;2月份鍍鋅產品出口量為26.3萬噸,其中熱鍍鋅產品出口25.5萬噸,環比減少11%;2月份彩涂產品出口量為21.6萬噸,環比減少34%。
制造業步入低迷期?
在此輪降價之前,鋼材價格已經連續上漲了近1年,價格從國際金融危機時期最低的3000多元漲至4500元以上。
一位車企內部人士告訴筆者,在汽車生產過程中,鋼材占汽車總耗材的60%至70%,鋼材價格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車企的利潤。
上述車企內部人士表示,公司對鋼材價格的上漲非常敏感,僅去年年底,公司每輛車的成本就增加數千元。宇通客車宣傳部門負責人也告訴筆者:“鋼材價格上漲肯定會對成本產生影響,擠占車企的利潤空間。”
“對車企來說,這次鋼材降價沒有太多實際意義,因為汽車銷售量下降很多,鋼材采購量也隨之下降了。原材料漲價只能車企自己承受,不可能轉嫁給消費者,現在汽車降價都還不好賣呢。”上述車企內部人士告訴筆者。
目前,比亞迪公布,3月份汽車銷量40027輛,雖然環比增長了51%,但同比下滑41%。一季度,比亞迪銷量接近12萬輛,同比下滑25%左右。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4月10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產汽車累計產、銷489.57萬輛和498.37萬輛,同比增長7.48%和8.08%,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69.51%和63.7%。
家電行業同樣深受困擾。有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家用電器市場方面,冰箱、空調、洗衣機生產量均出現大幅回落。
前兩個月中,中國累計生產家用冰箱1052.6萬臺、洗衣機972.1萬臺、空調2073.1萬臺。家用冰箱2月份生產比1月份下滑120.89萬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從25.33%迅速跌至4.2%。而洗衣機生產也面臨著相同的境地,整個2月份生產剛過400萬臺,比1月份生產量下滑25.95%,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僅為3.3%。
中投證券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至2月,黑電全行業總銷量同比減少1.5%,主要是內銷需求大幅減少所致,內資品牌銷售增長持續低迷。
有分析師認為,“國家對房地產業的打壓政策也會傳導至家電、汽車行業,最終影響薄板產品的需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向筆者表示,自從“十二五”規劃出臺以來,國家宏觀調控頻繁出手,主要是為了調整結構,部分用鋼行業生產增速放緩,產品需求減弱,對鋼材等原料需求有轉弱跡象。
“再加上央行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多次上調準備金和加息,終端用鋼企業融資難度加大、成本上升,直接影響其對鋼材等原材料的采購。”這位專家說。
專家:擺脫政策依賴
中汽協負責人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汽車銷售量的下降主要是受購置稅優惠、汽車下鄉及汽車以舊換新三大扶持政策的退出影響。
該負責人認為,今年車市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去年車市走到中盤仍有節能惠民補貼等政策,今年諸多利好政策基本都被取消。這直接會影響今年車企的利潤。
此外,由于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家電企業備感寒意。一家家電企業內部研究員孫亮表示:“公司今年的壓力非常大。國家對房地產業加大調控,樓市低迷,肯定會影響到廚衛家電的銷量。”
創維集團副總裁、彩電事業本部總裁楊東文曾公開表示,房地產大勢不佳,彩電銷售因此受到波及。
上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認為,這些行業都過于依賴這種臨時“補貼式”的政策,一旦政策有變就會“措手不及”。
馮天祥表示:“去年下游的制造業企業用鋼量非常大,主要是受政策的影響,刺激了消費市場,等于提前預支了市場需求,現在政策取消了,市場需求沒那么大了,我們也就跟著倒霉了。”
“十二五”規劃提出:“優化結構、改善品種質量、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淘汰落后產能,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促進制造業由大變強。”
上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認為,單靠“猛藥”似的臨時政策不能幫助制造業做大做強,現在制造業面臨的市場需求不旺盛的情況,在調整結構過程中不可避免,企業不能總是想著去“要政策”,以解決暫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