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外觀像透明玻璃,厚薄似一張紙,大小如一次性紙杯杯底——日前,記者在蘇州天科合達藍光半導體有限公司看到了該公司的產品:一片2英寸大的“碳化硅晶片”。可別小看這片圓圓的“小東西”,它是...
外觀像透明玻璃,厚薄似一張紙,大小如一次性紙杯杯底——日前,記者在蘇州天科合達藍光半導體有限公司看到了該公司的產品:一片2英寸大的“碳化硅晶片 ”。可別小看這片圓圓的“小東西”,它是第三代半導體的核心材料,一片就可以做成40萬個LED芯片,身價非常昂貴,可以賣到200美金,比同等重量的黃金要貴上10倍!據悉,目前全球生產這種碳化硅晶片的企業不超過10家,天科合達是國內唯一一家碳化硅晶片生產企業,打破了國外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今年,公司的產量可以達到全球第三。 碳化硅晶體是一種高溫冶練而成的工業材料,在抗高溫、抗輻射、抗腐蝕、耐高擊穿電壓等方面的性能非常優越,可廣泛應用于電子、航天、軍工、核能等領域,被看作是取代硅和砷化鎵來制作芯片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而把碳化硅晶體加工成晶片的工藝十分復雜。我國對碳化硅晶體的研究起步較晚,對于晶片加工的研究更是遠遠落后于國際水平,長期以來一直受制于西方國家。 蘇州天科合達的母公司天富熱電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國內首家成功實現碳化硅晶體產業化的企業。作為其下屬企業和下游企業,蘇州天科合達借助中科院物理所的強勁研發實力,成功破解了晶體加工的技術難關。“我們的技術創新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采用了最先進的拋光工藝,填補了國內沒有高精度超硬度晶體加工工藝的空白;二是采用了特殊的后熱處理技術,可以使晶片面型更好,通俗地說就是表面看上去更平,并且還可以降低晶片電阻率以及提高晶片電阻的均勻性,這些都是國內獨創的。”天科合達的常務副總經理黃志偉告訴記者。 去年6月,天科合達在蘇州科技城建成了國內唯一一條碳化硅晶片生產線,實現了研磨、拋光、清洗、封裝一條龍生產。經過科技攻關,目前公司已經研發成功了2 英寸、3英寸、4英寸3種尺寸的晶片,研發成果和該行業排名全球第一的美國Cree公司同步。據悉,一張4英寸的碳化硅晶片,售價可以高達1000美金。黃志偉表示:“碳化硅晶片的國產化意義非同一般,它標志著我國結束了長期依靠進口價格昂貴的碳化硅晶片來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的歷史,將大大推動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 由于天科合達的產品質量做到了可以和國際大公司媲美,售價卻又遠遠低于國外的同類型產品,故而市場開發十分順利。目前,公司產品已經遍及除非洲、南美洲以外的世界各地。到去年年底,蘇州天科合達的產量已經達到了全球第四名。2010年,天科合達的碳化硅晶片年產量有望達到3萬片,將進入全球生產企業產量前三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