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氧樹脂供應不斷增長 未來行業良性發展任重道遠
來源:隆眾資訊 責任編輯:魏萌
【導語】:縱觀國內環氧樹脂發展歷程,其供應不斷增長,行業發生了諸多變化:產能持續擴張、自給率不斷提升、產業鏈配套進程加快、企業性質從國有到民營等一系列轉變。未來伴隨環氧樹脂繼續擴能的腳步,行業競爭加劇,挑戰與機遇并存。近年,國內環氧樹脂行業供應發生了如下變化:
一、 產能持續擴張,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環氧樹脂生產國
我國環氧樹脂的工業化生產始于1958年,前三十年環氧樹脂工業化發展較為緩慢。1987年,湖南省岳陽石化總廠從日本東都化成株式會社引進環氧樹脂裝置,1989建成投產,是我國引進的第一套先進的環氧樹脂生產裝置。此后,我國環氧樹脂行業逐步發展,截止至2014年,我國環氧樹脂產能水平達到215萬噸。2014-2019年,我國環氧樹脂產能變動有限。隨著我國煉化產能的集中投產,2020年開始,國內環氧樹脂行業進入高速擴張階段,2020-2024年五年間新增產能共計141.3萬噸,增幅69.28%,截止2024年底,國內環氧樹脂產能高達345.3萬噸,我國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環氧樹脂生產國。
二、 環氧樹脂國產自給率達112.5%,進口依存度持續下滑
2018年之前,環氧樹脂下游終端消費增速緩慢,其消費量基本維持在120-130萬噸左右。2018年以來,伴隨房地產、基建、汽車、電子通訊、5G、新能源等發展,環氧樹脂產能不斷擴張,帶動其消費增長,從2018年的135萬噸左右,增至2024年的165萬噸,其消費增長約21.88%,消費復合增長率3.35%。在中國消費增長的同時,中國環氧樹脂國產自給率亦不斷提升,2018年中國國產自給率在88.96%左右,2024年國產自供率達到112.5%,中國環氧樹脂供需矛盾問題繼續升級。在此背景下,國內環氧樹脂加大出口,減少進口成為其發展趨勢,其進口依存度也由2018年的19.19%降至2024年的8.11%。
三、 環氧樹脂企業規模化及一體化水平提高,環氧樹脂產業鏈配套進程加快
近年,中國環氧樹脂產能過剩問題凸出,行業競爭壓力明顯,中國環氧樹脂企業規模化及一體化水平提高,環氧樹脂裝置主要向“環氧氯丙烷-環氧樹脂”、雙酚A-環氧樹脂”和“環氧樹脂-下游風電”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一體化發展。
2024年,中國環氧樹脂產能按集團性質劃分,共41家,合計產能345.3萬噸。其中,環氧樹脂與BPA配套:配套BPA企業數量4家,家數占比10%,環氧樹脂與ECH配套:配套ECH企業數量5家,家數占比12%,環氧樹脂與下游風電配套:配套企業數量3家,家數占比7%。未來新擴建環氧樹脂項目,企業部分向上“BPA-EP、ECH-EP”和向下”EP-風電”,產業鏈同步配套建設。
四、 環氧樹脂民營產能占比持續上升
2018年以前,國內環氧樹脂產能呈現穩步增長趨勢,其企業性質主要以國企、央企、合資及外資為主,中國環氧樹脂區域分布占比沒有發生較大的變化,華東區域始終是中國產能分布最集中、產能增速最快的地區。但近五年,華南、華中等地區產能增長速度也逐漸加快。企業性質分布方面,由于民營企業的逐步投產,環氧樹脂民營產能占比持續上升。2024年,中國民營性質環氧樹脂企業總產能196.5萬噸,占比56.9%,其產能主要分布在華東地區,代表企業有三木集團、浙江豪邦等;合資及外資企業總產能82.8萬噸,占比23.98%,其產能主要分布在華東、華南等地區,代表企業有昆山南亞、昆山國都、長春化工、宏昌電子、建滔等,少量產品自用;中化企業總產能51萬噸,占比14.77%,其產能分布在華東地區,代表企業有錦湖揚農、江蘇瑞恒、南通星辰,由集團銷售公司進行統銷;中石化企業總產能15萬噸,占比4.34%,代表企業只有位于岳陽的湖南石化。
據隆眾資訊數據監測,未來五年間國內環氧樹脂計劃投產200萬噸以上,考慮新裝置推遲或舊產能剔除等情況,預計2029年我國環氧樹脂產能突破500萬噸/年,屆時我國環氧樹脂自給率將繼續提升,進口貨源在很大程度上被國產替代,以當前進口結構來看,我國環氧樹脂進口萎縮,出口增長成為常態。未來,伴隨行業新擴產能不斷增多,國產供應量不斷加大,中國環氧樹脂市場競爭更為激烈,行業良性發展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