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SiC器件正面工藝完成后,需要用到減薄工藝 對襯底進行減薄加工,降低器件的導通電阻。尤 其對于600-1200V的中低壓SiC器件,襯底電阻帶 來的損耗影響了SiC器件的高效使用。同時,襯底 減薄還能降低封裝體積、提升散射效率。常用的 減薄方式包括金剛石砂輪減薄、鑄鐵盤或樹脂鐵 盤研磨、CMP拋光。在這些工藝中,砂輪減薄具有 最高的去除效率和相對穩定的精度控制。然而, 由于SiC晶圓和砂輪成本都比較昂貴,如何降低減 薄過程中的破片率和砂輪損耗受到關注。
1 研究背景
實驗原理與設備。本實驗采用in-feed磨削原 理的減薄機進行工藝,晶圓減薄過程如圖1所示。晶圓由真空吸盤帶著自轉,砂輪由減薄機主軸帶 動反方向旋轉,同時以一定速率向下進給,利用 砂輪的鋒利度對晶圓進行磨削加工。該方法加工 過程中,砂輪只與晶圓的1/4區域接觸,保證了減 薄過程中砂輪負載不受晶圓面積變化的影響。
實驗所采用的設備如圖2所示,主軸最大轉速2 800rpm,主軸進給精度為0.1μm,最小進給速度 為0.1μm/s,真空吸盤最大轉速300rpm。加工過程 中,冷卻水會對主軸、砂輪、晶圓進行冷卻,并對 晶圓表面進行清洗,避免減薄過程產生的熱量以及 磨削的碎屑對工藝造成影響。設備具有自動在線測 厚功能,可以邊加工邊測量晶圓厚度。同時根據加 工量和主軸下降位置,計算出砂輪的損耗量。設備 自帶負載實時監控功能,可以顯示加工過程中的主 軸負載電流值,從而判斷樣品減薄過程中砂輪去除 樣品的能力。負載值設置報警卡控線,超過卡控值 會報警,自動停止工藝。
實驗過程。選用直徑為150mm的SiC樣品進行減 薄工藝,樣品厚度為360±30μm。選取不同加工參 數的砂輪對樣品進行減薄,對比砂輪參數對減薄效 果的影響。根據加工經驗選擇并優化工藝參數,對 比相同砂輪不同工藝參數對減薄的影響。
工藝步驟如下:(1)貼膜→測量樣品厚度→ 工藝加工→量測厚度、測量粗糙度、記錄砂輪損耗 值。(2)工藝加工過程中,實時觀察主軸負載電流 值,根據主軸負載電流值優化工藝參數。
2 實驗結果及分析
不同參數砂輪的加工效果及工藝參數優化。根 據經驗值,選擇初始減薄工藝參數如下:主軸轉速 2 000rpm,真空吸盤轉速277rpm,進給速率0.2μm/ s。工藝過程中,根據實際工藝情況調整主軸轉速和 進給速率。主軸負載電流卡控值為45mA。
1#樣品:砂輪使用傳統金屬結合劑,粒度 2000#,無人造孔隙,燒結溫度500℃。采用經驗 工藝參數進行減薄加工,砂輪與晶圓接觸后負載電 流持續增加,10s鐘內主軸負載電流超過報警值, 暫停工藝。取下晶圓檢查外觀和測試厚度。晶圓 表面有劃痕,厚度幾乎無變化。提高砂輪轉速到 2500rpm,減薄進給速率降至0.1μm/s,重新進行 工藝加工,現象與上述相同。判斷該砂輪無法減薄 SiC晶圓。
2#樣品:砂輪使用傳統金屬結合劑,粒度 2000#,無人造孔隙,燒結溫度500℃。在1#砂輪 基礎上,加入一定比例脆性填料,如玻璃,氧化鋁 等。采用經驗工藝參數進行減薄加工,砂輪與晶圓 接觸后負載電流變大,4min后主軸負載電流超過 報警值,暫停工藝,取下晶圓檢查外觀和測試厚 度。晶圓表面有劃痕,厚度降低45μm。根據設備 補償值計算,砂輪損耗3μm。提高砂輪轉速到2 500 rpm,減薄進給速率降至0.1μm/s,重新進行工藝加 工,砂輪主軸負載電流在10s內超過報警值。判斷 該砂輪無法減薄SiC晶圓。相對于1#砂輪,2#砂輪 略有改善。經過判斷,認為鋒利度不夠可能是無法 減薄的主要原因,為3#砂輪的研制提供了思路。
3#樣品:砂輪使用超細脆性金屬結合劑,粒度 2000#,人造孔隙率60%以上,孔徑120μm左右,燒 結溫度500℃。采用經驗工藝參數進行減薄加工, 加工一段時間后砂輪電流報警。加大主軸轉速到 2500rpm進行工藝,主軸電流無報警,電流值波動 大,如圖3所示。設置減薄100μm,實際減薄90μm SiC晶圓,砂輪損耗50μm。損耗比(砂輪損耗:晶 圓去除量)1:1.8,無法滿足低成本生產要求。通 過該樣品得出,砂輪是否可以減薄SiC,主要與人 造孔隙率相關。提高減薄轉速砂輪可以減薄晶圓, 驗證砂輪的鋒利度,這是SiC減薄的關鍵因素。
4#樣品:基于3#樣品結果,砂輪使用超細脆 性金屬結合劑,粒度2000#,人造孔隙率降低5%, 孔徑70μm左右,燒結溫度降低20%,燒結壓力增 加50%。采用經驗工藝參數進行減薄加工,砂輪電 流無報警,電流值波動穩定,如圖4所示。設置減 薄100μm,實際減薄98μm,砂輪損耗5μm,損耗 比接近1:20。在此基礎上,提高砂輪轉速到2 500 rpm,砂輪進給速率0.5μm/s,主軸電流變大,有 安全隱患。降低進給速率到0.3μm/s,主軸電流穩 定。經過100片次晶圓減薄驗證后,發現砂輪偶有打滑現象,晶圓表面偶爾出現表面紋路過深,甚至 晶圓破損。
5#樣品:為了改善砂輪打滑,提高減薄穩定 性和減薄工藝質量,降低晶圓破損率,在4#樣品基 礎上進行砂輪改善。采用4#工藝,燒結壓力較4#樣 品降低10%。采用工藝參數為主軸轉速2 500rpm, 進給速率0.3μm/s。砂輪電流無報警,電流值波 動穩定性提高,如圖5所示。設置減薄100μm,實際減薄 98μm,砂輪損耗8μm,損耗 比接近1:13。長期使用砂輪 穩定性好,晶圓無破損,表面 紋路及粗糙度均滿足要求。
結果分析。通過上述5個樣品砂輪進行減薄工 藝,可以得出在砂輪金剛石目數(2000#)相同的 情況下,決定砂輪是否可以減薄SiC的關鍵因素是 鋒利度,而鋒利度與孔隙率密切相關。這是由于 SiC硬度大,在減薄過程中,金剛石鋒利度逐漸降 低,砂輪脫落不及時會造成新的金剛石無法露出表 面,造成無法去除SiC,同時主軸負載增加過大。
實驗中還得出,砂輪壽命和穩定性是一對矛盾 的因素。提高砂輪壽命,就要降低孔隙率,同時減 薄過程會出現打滑、減薄后晶圓表面質量差甚至碎 片的可能。通過實驗發現,降低燒結壓力可以在保 證減薄工藝穩定的情況下,略微降低砂輪壽命。比 起調節孔隙率,降低燒結壓力更加容易實現。試驗 中發現,燒結溫度提高會降低砂輪的鋒利度,降低 燒結溫度有利于提高減薄工藝的穩定性。
3 結語
在SiC減薄工藝中,主軸減薄轉速和進給速率 對于去除速率和減薄質量有著一定影響。砂輪參數 對于SiC減薄的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采用砂輪工藝 需要平衡砂輪鋒利度(穩定性)和壽命的關系,合 適的砂輪孔隙率和燒結工藝決定了砂輪是否可以有 效去除SiC、減薄時砂輪的損耗和穩定性。對于不 同能力的機臺,可以根據機臺主軸功率、最大轉速 和進給速率,選擇合適的砂輪來兼顧生產效率、生 產質量和砂輪損耗。采用砂輪工藝進行SiC減薄, 控制砂輪穩定性和提高砂輪壽命是一對矛盾的關 系,為了開發某款型號設備的減薄砂輪,需要根據 設備能力和工藝參數,進行一系列的實驗來平衡穩 定性和壽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