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就硬科技、深耕超硬材料精密加工領域、秉持自主科研是硬道理——記者近日來到廣東原點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感受到佛山這家“小巨人”企業硬氣十足。
“我們的激光數控機床95%的核心零部件實現了國產化,其余5%也可以實現國產替代,可以說完全打破了國外壟斷。”公司副總經理劉志峰介紹一排排原點智能生產的激光數控機床時難掩自豪。
作為工業母機的高端數控機床,是我國加快突破“卡脖子”技術的重點領域之一。超硬材料的零部件加工技術與3C電子、汽車、半導體、醫療機械、航空航天等行業發展息息相關。然而,具有這方面加工能力的激光數控機床主要被國外壟斷。
2015年成立的原點智能,自主研發設計的激光數控加工機床,如一把“光刀”打破了這一壟斷局面,幾乎可以對任何材料進行高精度加工,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我們建立了一套光學控制體系,相當于做了一把‘光刀’,用激光來精準加工復雜零部件。”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曾超峰說,這樣的原始創新,讓原點智能在超硬材料激光微納加工領域掌握了話語權。
今年一季度,原點智能的銷售額同比翻番,近3年營收額連續倍數增長,超三成產品遠銷海外。短短幾年,這家企業已經形成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在激光數控機床這一細分市場,發達國家已有數十年的技術積累優勢,后來者何以居上?
劉志峰回憶,原點智能成立之初依靠來自日系汽車供應鏈的訂單養活了自己,但是出于長遠考慮,公司決定放棄發展基礎較好的傳統金屬切削機床業務,進軍當時距離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的高端激光數控機床市場。
正是認準了走“專精特新”這條路,原點智能即使在疫情期間也在全力以赴進行激光數控機床的技術攻關,甚至放棄了價值6000多萬元的傳統業務訂單。堅持得到了回報,這兩年新訂單紛至沓來。
“在激光機床的賽道上,我們可以用較短時間在某些應用上實現超越,因為中國市場巨大,需求眾多、場景豐富,技術迭代就會加快。”劉志峰說,企業研發投入保持每年占銷售額的20%,不斷取得技術突破。
去年7月,原點智能入選國家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佛山最年輕的一個,也是我國專精特新企業蓬勃發展的生動樣本。截至目前,我國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2.4萬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萬家。
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是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部署,有利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當前各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原點智能如它的名字,從“零”出發,快速成長,離不開良好的發展土壤。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副鎮長劉小祺回憶:“他們最開始就幾個人,在科創孵化器里創業,很快滿足不了生產需求,鎮里幫他們找廠房。現在廠房也滿足不了需求,鎮里便給他們供地建設自己的總部生產基地?!?/p>
廠房內,原點智能“致力于躋身全球數控行業第一陣營”的標語格外醒目。廠房外,不到10公里遠處,總投資額5億元、占地面積近5萬平方米的新廠房正拔地而起。
“‘卡脖子’對于我們企業而言是挑戰更是機遇,倒逼我們加快創新,做精做強。”劉志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