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術語
1.1 對于粒度為F12~F150的磨料:
最粗粒:第一層篩網篩上物。
粗粒:第二層篩網篩上物。
基本粒:第三層篩網篩上物。
混合粒:第三層和第四層篩網篩上物。
細粒:第五層篩網的篩下物,即底盤中的磨料。
1.2 對于粒度為F180和F220的磨料:
最粗粒:第一層篩網篩上物。粗粒:第二層篩網篩上物。基本粒:第四層篩網篩上物。混合粒:第四層和第五層篩網篩上物。細粒:底盤中的磨料。
二、測試條件
2.1 環境溫度:室溫
2.2 設備
振篩機:φ200型振篩機,轉速290r/min,拍擊次數156次/min,拍擊高度38mm。整套篩可自由旋轉。
試驗篩:符合GB/T6003.1,篩框尺寸φ200×50mm,經標準砂校準合格。篩網需要定期送到專業計量檢測機構校準。如果篩網不合格須及時更換,保證檢測結果準確可靠。
天平:0.1g
三、測試過程
3.1 試樣制備
按照GB/T 4676,抽取有統計代表性的待檢試樣100g,試樣置于105℃中干燥至恒重。
3.2 測定步驟
根據待檢試樣選擇篩網,詳見GB/T 2481.1-1998,篩孔尺寸從上至下依次變小。最底層放底盤,最上層放篩蓋。將待檢試樣倒入最上層篩網,蓋上篩蓋。將整套篩網放到振篩機上。振篩機計時器設為5分鐘,篩分完成后,依次稱量每層篩網上的累計質量。如果篩分后的總質量小于99.0g,須重新檢測。
四、測量結果及分析
由于試驗篩和篩分條件的差異,篩分結果會有較大偏差,須使用標準砂對篩分值進行校正,得到準確的檢測結果。同一試驗應檢測兩次,校正后的檢測結果取平均值為最終檢測結果。
校正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1)把正態概率紙縱軸定為粒度組成累計百分比,將粗粒、基本粒、混合粒對應篩網的基本尺寸,間隔20個小格,分別畫縱軸的平行線于橫軸上,稱之為基本尺寸線。F150、F180和F220,粗粒和基本粒的基本尺寸線間隔40小格。
(2)將標準砂的基準值在對應的基本尺寸線上面描點,用直線將這三個點連接起來,稱為標準砂的基準線。
(3)用待校正的篩網按照3.2的測定步驟進行篩分,將篩分得到的累計百分比在標準砂基準線上標出,通過這些點分別畫縱軸的平行線,這些線稱為各層試驗篩的網孔實效尺寸線。如果實效尺寸線偏離基本尺寸線7格以上,則應重新購買試驗篩。
(4)將待測試樣的累計百分比在實效尺寸線上標出,將相鄰兩點分別連成直線,這些線稱為試樣測定線。
(5)試驗測定線與基本尺寸線的交點縱坐標即為校正后的累計百分含量。由此計算出各粒群的粒度組成即為待檢試樣的粗粒、基本力和混合粒的檢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