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多個主流媒體對此發文進行解讀。
《人民日報》5月22日發文“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作者:周人杰)指出,把握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傳統產業也會在數字賦能、綠色轉型中煥發新生、贏得未來。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黨中央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近日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一手抓傳統產業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狠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決不能搞“一退了之”,必須優化產業政策實施方式,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提升傳統產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
傳統制造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要看到,我國傳統產業體量大,在制造業中占比超過80%,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直接關乎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局,對當前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不可或缺。為此,要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全面推行綠色制造,促進工藝現代化、產品高端化,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效益。
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并不等于把一些需要改造升級的傳統產業當成所謂的“低端產業”簡單退出。產業發展是一個動態歷史進程。今天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制造業,有些就是從勞動密集程度較高的傳統產業中升級而來的。把握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傳統產業也會在數字賦能、綠色轉型中煥發新生、贏得未來。我們必須順應產業發展大勢,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
還要看到,很多傳統產業經過轉型升級,成為擴大內需的“富礦”。今年1至4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均增長42.8%,市場占有率達到27%,出口34.8萬輛,同比增長1.7倍。持續壯大的創新力為汽車消費、投資注入了不竭新動能。引導和支持傳統產業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投入,用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鏈,對于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都有作為的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搞好頂層設計,把握好節奏和力度,久久為功。戰術上要抓落實干實事,注重實效,步步為營,一仗接著一仗打。”復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讓傳統產業向現代化轉型、低端產業向高端化升級,我們要長短結合、穩扎穩打,既做好戰略謀劃,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又落實落細各項具體部署,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既堅持守正創新,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又堅持底線思維,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
沒有產業體系的現代化,就沒有經濟的現代化;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繼續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著力營造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工業健康發展。激發傳統產業蘊藏的巨大內生動力,釋放轉型升級帶來的巨大內需潛能,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突破供給約束堵點、卡點、脆弱點,我們定能推動各產業有序鏈接、高效暢通,形成優質高效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多層次的創新體系,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強物質支撐。
《經濟日報》也于5月22日發文“不能忽視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作者:黃鑫)指出,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其改造升級直接關乎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局。我國傳統產業體量大,在制造業中占比超過80%,是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重要應用領域。發展傳統產業,不僅是夯實現代化產業體系基底的重要支撐,是穩增長、穩就業的重要途徑,還能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人才、品牌和市場支持,是鞏固我國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也是制造強國建設的關鍵。
當前,一些地方之所以“喜新厭舊”,主要原因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路徑還不明朗,不僅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還需綜合考慮能耗、環保、土地等制約因素。而新興產業增長速度較快,應用前景廣闊,更容易獲得要素和政策方面的支持。
但也應看到,新興產業整體上還處于發展階段,短期內還難以達到傳統產業的體量。且傳統產業也并非落后產業,要尊重我國傳統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這是多年來綜合資源稟賦、市場發展等多重因素形成的,來之不易。
再傳統的產業也能通過技術改造煥發新活力,塑造新優勢,成為現代產業體系的一部分。要提升傳統產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大的方向是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使我國傳統產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向高端躍進,要在“頂天立地”上做文章,即一手抓高端裝備引領,一手抓基礎支撐,重點實施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向智能升級,應聚焦制造業重點產業,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打造一批智能工廠和一批智慧供應鏈;向綠色發力,要引導傳統產業建立綠色價值導向,實現全生命周期綠色化,在全球產業競爭中找到新優勢。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靠“兩條腿”走路,使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協同發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能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又能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供新技術和新生產力,這兩者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兩個引擎,要齊頭并進、協同發展。
一方面,要高度關注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培育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鞏固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另一方面,應結合本地資源稟賦優勢,培育一批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打造引領未來增長的新引擎,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方能推動我國經濟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