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機床“十八羅漢”之一的天津第一機床廠老廠區即將進行改造升級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其實,“十八羅漢”中還有一些老廠區早已“大變身”,重新煥發出了年輕活力,有些建筑還被認定為文物或國家工業遺產。它們經歷了哪些變化?現在是什么樣子?今天小編選擇了其中幾個,請大家一起來看看。
1、天津第一機床廠
天津第一機床廠成立于1951年,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廠區現存181棟建筑及眾多老樹,資源稟賦非常好,如何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價值,賦予其新的生命力,是一項艱巨的挑戰。
圖片來源:天天電臺道
為此,河東區及時跟進,結合城市更新進行項目謀劃,努力將其打造為城市更新的“河東樣板”。目前,第一機床廠城市更新項目已經簽訂了投資協議,總投資額達到66億元。
河東區將通過城市更新進行改造、盤活、升級再利用,讓老廠區煥發新的生命力。一方面充分挖掘其歷史文化價值,原貌保護一批歷史風貌建筑、保留改造一批建筑,最大化保護工業遺存,留住時代風貌。如將金三車間改造為國家機床博物館展示中心,傳承紅色文化與工業精神;保留金一、金四車間,改造為數字裝備研發、展示、交易中心等。
機床博物館
圖片來源:天天電臺道
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其區位價值和經濟價值,傳承工業基因,匯聚創新人才,立足打造優質、稀缺的都市產業園,吸引文化產業、數字創意產業、休閑文旅產業、數字裝備研發產業企業入駐,讓“工業銹帶”變身“產業秀帶”,讓老廠區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結合城市更新,將新建公園綠地,滿足周邊市民文化、體育等需求,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讓第一機床總廠成為彰顯天津城市發展建設的靚麗名片。
啟動區內部人視效果圖
圖片來源:天天電臺道
2、濟南第一機床廠
濟南第一機床廠(簡稱“濟一廠”)的歷史可追溯到1944年,規劃用地約1.97萬平方米,總建面約2.8萬平方米,因其悠久的歷史底蘊和工業時代的魅力而歷久彌新。在保留和尊重原有建筑基底的條件下,“濟一廠”將進行功能重塑。
濟南第一機床廠改造前實景圖
圖片來源:人民網
在對內部空間的改造上,兩跨結構連接處將作為商業空間的中庭,并使新增體量向兩側逐層退臺,為從不同高度和視角觀察、體驗工業構筑物創造機會。
室內南側入口效果圖
圖片來源:人民網
利用場地中原有的附加體量、排架以及煙囪,通過改造更新形成特殊的活力點,與相應的場地一起共同打造成為可以進行各種活動的城市廣場、時尚秀場和后工業公園。
后工業公園效果圖
圖片來源:人民網
3、濟南第二機床廠
2021年濟南市公布了82處建筑為市第三批歷史建筑,濟南二機床9座建筑入選。在廠區現有的50余座各種建筑中,20世紀80年代之前的老建筑共有29座,2018年被工信部認定為國家工業遺產。這些標識著不同建筑年代的廠房,深深鐫刻著時代變遷的烙印,不僅記錄下企業不斷壯大的發展進程,也成為中國機床工業發展的“縮影”。
建于1937年的A1是企業最早的建筑。面積979平方米,磚木結構,戰時用于存放彈藥,曾是廠部辦公室。2017年改建為歷史博物館。
A1:現為歷史博物館圖片來源: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
五十年代的早期廠房共有9座,包括C1到C7車間等,多為仿蘇建筑。其中11625平方米的C7車間和C4車間最為典型,是保存完好、規模較大的早期廠房,中國第一臺大型龍門刨床和中國第一臺大型閉式機械壓力機等許多新產品在這里誕生。
C7:建于1951年,大件加工車間圖片來源: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
4、無錫機床廠
2006年,無錫市政府規劃改造“無錫機床廠”地塊,希望在保護歷史文化的同時,為無錫增加一座特色新地標。2011年,機床廠老廠房的改造計劃正式啟動,希望通過運河外灘向世界展現一個百年工商業名城的時代變遷和輝煌歷史,規劃打造成匯集美術館、高端住區、休閑餐飲與娛樂的現代濱水休閑商業區。
老廠房中體量最大的一個車間,被改造成藝術、休閑、娛樂、餐飲綜合體;其余幾個車間被改造成辦公空間,有創意企業入駐。
1號樓大件車間改造前后對比圖片來源:大地風景文旅集團
5、長沙機床廠
1912年,長沙機床廠在湘江東岸正式成立。2010年,該廠外遷至麓谷新區,并開始了創造性保護開發。
長沙老機床廠圖片來源:長沙萬科
改造后的長沙機床廠圖片來源:長沙萬科
老廠的高大紅磚煙囪,原廠房車間的鋼筋鐵架遷徙改建而成的牛腿柱,靜靜地倒影在長廊夾映的水中,這是一處向老工業致敬的景觀空間。
改造前圖片來源:長沙萬科
改造后圖片來源:長沙萬科
6、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
近年來,齊齊哈爾二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院子里的建筑“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資料庫舊址”和“第二機床廠歐式建筑舊址”被列為了一般未定級文物,相關部門將對這里做進一步的維護和規劃。
第二機床廠歐式建筑舊址圖片來源:新聞夜航
這處建筑舉架較高,在5米到6米之間,經過多年使用及改造,外墻被粉刷成了白色,但是建筑主體沒有任何改變。大門兩側有圓形門柱,門上方有1950的字樣。根據資料,可以確定的是,這處建筑曾經做過中國解放軍第42軍的軍部舊址。但1950并不能代表它的建成年份,因為參考文獻和資料有限,這處建筑具體是哪一年建的,目前還無法考證。
除上述兩座建筑,其他陳舊廠房正在陸續拆除。
7、武漢重型機床廠
武漢重型機床廠是新中國“一五”計劃時期由國家投資興建的最早的一座制造重型機床的專業工廠,為我國多個重工業領域提供了2萬多臺(套)重大型關鍵技術設備,在新中國工業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武重整體搬遷,全部廠房被拆除,僅保留一座蘇式老廠門、一座沖天爐煙囪和少量異地集中復建的老火車頭、老鐵路等景觀。原址上則興建了高端住宅。
武漢重型機床廠老廠門圖片來源:HUBU馬院,蔡文惠 攝
時過境遷,“十八羅漢”的輝煌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但它們為新中國做出的巨大貢獻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對老廠區進行保護和改造,是對歷史和工業精神的一種傳承。大家還知道哪些關于老廠區的消息?歡迎為我們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