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伊始,各地加力擴消費,其中新能源汽車是重要抓手,上海、浙江、山西等多地集中發布相關支持政策。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分會名譽理事長蘇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2023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出,但各地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預計仍會延續,且2023年新能源汽車消費高增長的勢頭會延續。
近期,多地發布政策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1月28日,山西省商務廳等17部門下發《關于進一步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的通知》,涉及支持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加快活躍二手車市場、豐富汽車金融服務等內容。
1月29日,上海市出臺《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其中提出,延續實施新能源車置換補貼,2023年6月30日前個人消費者報廢或轉出名下在上海市注冊登記且符合相關標準的小客車,并購買純電動汽車的,給予每輛車10000元的財政補貼。
同日,浙江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科技廳印發的《浙江省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120萬輛,占全省汽車生產總量比重超過60%,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國比重10%左右;同時,鼓勵各市對燃油車置換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鼓勵重點地區建設用地向新能源汽車產業傾斜。
隨著2023年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正式退出,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政策成為車企、消費者等關注的重點。
蓋世汽車研究院總監王顯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地方政府發布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能夠在短期內刺激消費市場,促進新能源車企銷量增長,進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同時,行業對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正式退出早有預期,很多企業已開始調整經營策略。
根據乘聯會官網1月28日發布的預測數據,1月份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預計136.0萬輛,同比下降34.6%,環比下降37.3%。其中新能源零售銷量預計36.0萬輛,同比增長1.8%,環比下降43.8%,滲透率26.5%。
乘聯會表示,由于春節時間節點提前,經銷商1月份銷售節奏受到干擾,人氣與成交表現均弱于正常季節性水平。新能源車市短期有所波動,由于部分頭部廠商價格調整幅度較大,使得消費者產生一定的觀望情緒,后續將逐漸恢復正常節奏。
展望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王顯斌認為,除了純電產品技術路線,目前多家企業推出全新混動DHT技術平臺,預計插電式、增程式混動車型將成為替代燃油車的主要技術方案。相較于純電動車,混動車型帶電量少,成本相對可控;相比燃油車,其油耗更低且性價比優勢突出。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有望達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