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法》將于9月1日起施行。資源稅法作為綠色稅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持現行稅制框架和稅負水平總體不變的基礎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增強了資源稅在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功能,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助力綠色發展。
資源稅法規定按月或按季申報繳納,并將申報期限由1日、3日、5日、10日、15日或者1個月內統一改為15日內,與其他稅種保持一致,降低了納稅人的申報頻次,切實減輕辦稅負擔。同時,資源稅法統一規范了稅目,分類確定了稅率,為簡化納稅申報提供了制度基礎。
同時,資源稅法通過發揮減免稅政策的利好作用,實行鼓勵與約束“雙向驅動”,引導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走綠色發展、安全生產之路,對資源“渣里淘金、吃干榨凈”,使資源稅成為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催化劑”。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資源稅稅收收入為1822億元。受疫情影響,今年1-7月,我國資源稅稅收收入1023億元,同比下降9.9%。
國家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司長卜祥來介紹說,相比資源稅暫行條例,資源稅法對稅目進行了統一規范,調整了具體稅率確定權限,規范了減免稅政策。同時,根據資源稅法授權規定,各?。ㄗ灾螀^、直轄市)也陸續審議通過了本地區應稅資源的具體適用稅率、計征方式和減免稅具體辦法。
在河南省,《關于河南省資源稅適用稅率等事項的決定》將已探明儲量并頒發采礦許可的75個礦種納入征稅范圍,覆蓋了全省目前開發的所有資源品目,并統籌考慮資源品位、開采條件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確定了各稅目的適用稅率、計征方式,用稅收為自然資源拉起一張“保護網”。
在山西省,為鼓勵企業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促進資源應采盡采、充分利用,避免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對納稅人開采共伴生礦、低品位礦的,依據地質勘查報告和礦產資源儲量備案證明,減征百分之三十資源稅;對納稅人開采尾礦的,免征資源稅。
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院長蔣亞娟表示,各地嚴格按照資源稅法授權事項規定,出臺對資源稅具體適用稅率的方案,列明相關稅目的具體適用稅率,優化計征方式和稅收優惠政策,并首次將開發資源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作為確定資源稅稅率的重要因素,有利于發揮資源稅保護環境的積極作用。
良法更需善治。資源稅征管工作專業性、技術性強,特別是對減免稅情形的認定,需要有關部門的配合協助。資源稅法明確規定,稅務機關與自然資源等相關部門應當建立工作配合機制,加強資源稅征收管理。各地稅務部門在全力以赴做好資源稅法實施準備工作的過程中,形成了多部門良性互動、多主體共同參與、多手段綜合運用的共治格局,有利于減少征納爭議,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為確保資源稅法順利貫徹實施,各地稅務部門還持續加大資源稅法宣傳解讀力度,讓廣大納稅人充分了解、及時掌握。同時,深入重點企業,點對點開展納稅輔導和稅法宣傳,確保企業把握稅法變化,準確、順利申報納稅。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譚珩表示,要注重通過稅收手段促進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助力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下一步,稅務部門將聚焦服務“六穩”“六?!贝缶?,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推動實施好資源稅法,為促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