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回穿梭的貨物裝載車、干凈整潔且設施先進的超凈化車間、趕工生產保訂單的工人……在河南方城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以下簡稱“方城縣開發區”),目之所及皆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這里,承載著方城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氣,是實現縣域經濟“成高原”的動力機。 這里,擁有國內乃至世界最完整的超硬材料產業鏈,是引領全縣“硬核”發展、打造 “中國鉆石看河南,河南鉆石看方城”。 如今,方城擁有超硬材料上下游企業達27家,年產金剛石70億克拉,產銷量分別占國際國內市場的45%和46%。超硬材料產業連續3屆被評為河南省特色產業集群,儼然成為方城縣名副其實的經濟發展主陣地、主戰場。
積蓄發展力量方城培育鉆石聞名世界
開發區作為一座城市發展的底氣所在,開發區強則區域經濟強。 方城縣開發區為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便是一個強有力的證明。
據了解,方城縣開發區起步于2009年的方城縣新能源產業集聚區,2022年按照全省開發區改革的要求,更名為方城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 方城縣開發區規劃面積23平方公里,其中城區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超硬材料產業園規劃面積7平方公里。
在園區內,三大主導產業齊頭并進,以軸承為主的裝備制造產業,形成了“鋼管—套圈—滾動體—成品—裝備整機”產業鏈,成為全省五個軸承產業基地之一,產值僅次于洛陽; 以超硬材料為主的新材料產業,形成了“超硬設備—金屬觸媒粉—金剛石、培育鉆石—微粉—金剛石工具”完整產業鏈,連續3屆被評為河南省特色產業集群; 醫藥制造產業,充分發揮方城道地中藥材基地和方城籍人士在動保方面的優勢,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
頗受矚目的是,方城縣三大主導產業中,超硬材料產業鏈在國內乃至世界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也是南陽市打造的二十個重點產業鏈之一。 其生產的培育鉆石,在全世界頗有知名度,獲得了“世界培育鉆石看中國,中國培育鉆石看河南,河南鉆石看方城”的美譽。
方城縣委書記段文漢介紹,目前,方城擁有超硬材料上下游企業達27家,年產值35億元,從業人員5000余人,產品涉及5大類1000余個品種,連續3屆被評為河南省特色產業集群,榮獲河南開發區“新興產業鏈”金星獎。
放眼全球,方城縣培育鉆石產能全球最高,年產金剛石70億克拉,培育鉆石裝機容量、產能均占全國份額一半以上,是全球領先的超硬材料生產基地。
育強主導產業力推中南鉆石等龍頭明星做優做強
例如,中南鉆石作為超硬材料行業的領軍企業和超硬材料行業標準制定者之一,主導產品工業金剛石產品出口到歐美、印度、日本、韓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占有率和綜合競爭實力持續保持世界第一,蟬聯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 河南神州靈山規劃新上培育鉆石壓機1000臺(套),力爭打造全國及全球最大的培育鉆石生產基地,目前正在籌備上市;河南永泰磨具奪取全國創新大賽優秀獎,砂輪產量位居全國前三……龍頭企業集群在方城縣開發區逐漸形成。
集聚效應凸顯,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 近幾年,方城縣按照“特色化、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品牌化”的發展定位,各大企業科學布局,優化完善產品線,豐富產品種類,推進金剛石、CBN、超硬復合片、克拉級鉆石、石墨及制品五大產品全面提升,涵蓋壓機鉸鏈梁、合金頂錘、液壓罐、人造金剛石、寶石級大顆粒鉆石、金剛石刀具磨具等,廣泛用于航空航天、國防、汽車、珠寶首飾等領域。
優化營商環境舉全縣之力打造全球“鉆石之都”
建立財政獎補機制。 方城縣出臺《方城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支持縣域工業企業加快實施“三大改造”暫行辦法的通知》,強化對科技創新的獎勵補貼,縣財政科技投入年 完善強化硬件設施。投資近30億元,著力做優開發區平臺,建成標準化廠房30余萬平方米、110千伏變電站2座、污水處理廠2座,修建道路30余公里,儲備土地1500畝,增強了開發區承載承接能力; 對投資體量大、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多、行業引領性強的項目,量體裁衣,提供廠房,“拎包入駐”。
提升軟件服務效率。 簡化辦事流程,實現“園區的事務園區辦,企業辦事不出園區”; 嚴格落實“企業寧靜日”制度,做到“無事不擾,隨喊隨到”; 對政府制定的各項惠企政策,分門別類逐企業建立臺賬,符合兌現標準的當月審核、次月兌現; 設立擔保池、倒貸池等暢通企業融資途徑,為企業融資3.6億元;組織企業參加超硬材料協會,組織超硬材料企業發展專業協會、商會建設,利用商會、協會優勢,進一步增強企業創新的“軟件”保障。
鼓勵企業加強自主創新。 已建成院士工作站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國家認可實驗室1個。
“方城縣開發區歡迎有實力的企業入駐,園區將以真誠服務回報企業,賦能超硬材料創新發展,共創產業經濟發展大局。 ”方城縣開發區相關負責人曾公開表示。
據悉,下一步,方城縣將聚力高端化、復合化,圍繞全產業鏈,以工業鉆石為基礎,補齊加工鏈,拓展消費鏈,重點集中研發軍用、通信領域的功能性鉆石,新引進寶石級單晶、高性能氮化硼、納米超硬粉體、高純石墨等新產品領域企業50家,完善多元產品體系,力爭2025年綜合產值達200億元以上,舉全縣之力打造全球“鉆石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