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賽道火熱,吸引諸多跨界玩家進入。據財聯社統計,今年以來已有逾20家上市公司跨界光伏制造業,且數量還在進一步增加,涉及主業范圍也更廣。不過,由此引發的投資過熱,同樣引發關注。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本周已有兩家上市公司因跨界光伏,收到深交所關注函,分別是主營機械制造和文化傳媒的中南文化(002445.SZ),以及乳制品企業皇氏集團(002329.SZ)。前者計劃合資設立子公司進軍分布式光伏電站,后者則追趕眼下最“時髦”的Topcon高效太陽能電池。
股價短期大漲、光伏業務盈利存疑等因素是監管發出關注函的重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跨界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人才儲備,更要面對未來多項市場風險。有業內分析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目前供應鏈短期失衡,上下游供需不匹配情況仍然存在,在沒有充足市場調研的情況下,蜂擁進入某一環節,未來如果出現產能過剩情況,則可能導致投資變成泡沫。
上市公司化身“追光者”
中南文化的主營業務為文化傳媒和機械制造。其中,機械制造板塊主要為金屬管件、法蘭、管系、壓力容器的生產和銷售,2021年實現營收為47.46億元,占總營收比重達98.56%。
雖然主業與光伏“不搭邊”,卻有望承建江陰整縣光伏業務。據中南文化公告,公司擬與關聯法人蘇龍熱電、江陰熱電共同出資設立江陰國聯新能源有限公司(暫定,以工商登記為準),新組建的公司主要負責江陰整縣(市)分布式光伏開發、建設和運營。
出資方案顯示,中南文化擬以現金方式認繳出資5100萬元,占注冊資本51%;蘇龍熱電擬以現金方式認繳出資2500萬元,占注冊資本25%;江陰熱電擬以現金方式認繳出資2400萬元,占注冊資本24%。
資料顯示,中南文化實際控制人都是江陰市國資委,董事長薛健同時擔任江陰熱電的董事長和蘇龍熱電的董事。
皇氏集團在“追光”上出手更加闊綽。公告顯示,公司與安徽省阜陽經開區管委會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本次簽署的協議,公司擬在阜陽經開區管委會管理區域內投資建設萬頭奶牛牧場、乳制品深加工廠項目及年產20GW Topcon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達成合作共識。
其中,年產20GW Topcon超高效太陽能電池和2GW組件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2021年,公司實現營收25.6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4.72億元,當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2.66億元。
盡管尚處于紙面階段,不過在資本市場首先反響熱烈。深交所關注到,上述公告披露后,公司股價上漲10.01%。此外,上述公告披露前一個月,公司股價累計上漲54.05%。關注函要求說明公司是否存在利用信息披露配合二級市場炒作的情形,公司近期是否存在接待機構和個人投資者調研的情況及詳情。
供需變化暗含盈利不及預期風險
一位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雙碳目標指引下,光伏發電可能成為最主力的清潔電力來源,行業高速發展的預期下,自然吸引諸多資本進入。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從跨界投資的類型看,大致分為應用端和生產端兩種方式。前者如海螺水泥(600585.SH)今年投資50億元用于發展光伏電站、儲能項目等新能源業務,實現下屬工廠光伏發電全覆蓋;正邦科技(002157.SZ)簽約400億協議,力爭在三年內建設生態光伏、風電和分布式及集中式綜合智慧能源約1000萬千瓦;榮晟環保(603165.SH)在現有造紙、熱電、包裝三大板塊的基礎上,同時發展光伏發電營運,建設1GW分布式光伏電站。
一家宣布投建分布式光伏的上市公司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相關項目主要為響應國家清潔能源和雙碳目標需求,通過屋頂光伏自發自用,保障用電穩定和節省開支。
更多跨界企業則是投資于生產端,在主營業務之外尋求新的增長點。沐邦高科(603398.SH)前身為邦寶益智,有“中國版樂高”之稱。今年5月,沐邦高科作價9.8億完成與豪安能源重組,進入硅片生產領域。此后,公司繼續披露多項投資,斥資近百億投建TOPCON光伏電池生產。
主營智能制造和節能環保的寶馨科技(002514.SZ)于今年5月宣布投資計劃,項目建設內容為2GW光伏電池及2GW光伏組件、新能源高端裝備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及制造等,總投資約16.8億元。此外,主營風電設備的風范股份(601700.SH)、磨具磨料的華民股份(300345.SZ)也先后宣布進軍光伏,布局硅料生產。
上述行業分析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對于諸多跨界光伏投資,同樣要謹防蹭熱點風險。對于企業而言,進入某一市場更需要謹慎充足的市場調研。在深交所對皇氏集團的關注函中,要求公司說明項目達產后年銷售額不低于170億元,年稅收不低于4億元的測算依據和計算過程、可實現性、是否符合行業發展情況等。
分析人士認為,近年來,光伏產業呈現螺旋式上升的特點,利潤集中環節從此前的電池片制造過渡到上游多晶硅和硅片。此時蜂擁高利潤環節,但未來隨著供需關系變化,毛利下滑或導致盈利不及預期是重要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