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生機勃發,安徽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是“動力十足”。記者2月26日從全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發展推進會獲悉,全省20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雙招雙引”項目完成簽約,總投資約357億元。這對于“加速疾馳”的安徽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來說,可謂春天里的“開門紅”。
這20個“雙招雙引”項目中,投資額最高的是由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參與投資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戰略新基地項目”,總投資達110億元,項目位于安慶經開區。此外,由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參與投資的“鋰電池總部及研發基地項目”,由合肥巨一動力系統有限公司參與投資的“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產業化項目”等項目的投資額也超過30億元。這些項目分別位于合肥市包河區、合肥高新區、合肥經開區、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蕪湖市弋江區、蕪湖經開區,安慶經開區,滁州市全椒縣,宣城市廣德市,蚌埠市懷遠縣等地。
與此同時,江淮汽車、奇瑞汽車、安凱汽車等汽車制造企業與一批供應商達成意向采購合同。
推進會還發布了《安徽省“十四五”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及10余項高水平科技成果。
這些年,安徽汽車產業蓬勃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更是突飛猛進。2021年,全省汽車產量150.3萬輛,增長29.5%,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25.2萬輛,增長1.4倍,產量居中部第一、全國第四。《規劃》提出,要以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力爭把安徽省打造成為全球智能新能源汽車創新集聚區。到2025年,力爭全省汽車產業產值超過10000億元,省內企業汽車生產規模超過300萬輛,全省汽車企業出口規模力爭超過100萬輛,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培育取得突破性進展。
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是引領未來的產業,更是安徽省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據省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處處長劉文峰介紹,近年來,安徽省將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作為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成立工作專班,編制產業規劃,出臺支持政策,組建產業基金,構建全方位、全鏈條的產業發展體系,致力培育及打造萬億級的汽車和零部件產業集群。根據《規劃》,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發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超過40%,智能汽車生態初步建立,“人—車—路—云”高度協同的智能基礎設施初步建成。
技術是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在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方面,安徽省現已形成以江淮、奇瑞、安凱等整車企業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技術創新中心、省重點實驗室為平臺支撐,國軒高科、明天氫能、巨一動力等上下游核心企業配套,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研發體系。
會上,省科技廳重點聚焦整車、零部件等10個方向,發布了“十四五”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重大科技專項任務,包括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基礎元器件、開發工具等基礎共性技術研發,新能源汽車輕量化材料、汽車用金屬合金材料、車用聚合物復合材料研發,新能源汽車的智能感知、智能決策、數據處理與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研究等。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瞄準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啟動關鍵技術攻關行動,實施重大科技專項任務,力爭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