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民銀行12月30日召開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和綠色金融新聞發布會上,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積極做好“加法”。目前,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已順利落地,人民銀行向有關金融機構發放了第一批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855億元。
????對綠色金融業務進行有效評價
????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在回答中國證券報記者提問時表示,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金融機構是其中的主力,因此有必要對金融機構給予更多的激勵約束。其中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對金融機構的綠色金融業務進行有效評價。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聯合相關部門進一步做好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工作,主要從三方面著手。一是進一步提升數據質量,探索建立公開透明、權威統一的綠色金融數據統計和發布機制。數據更準確、更全面,評價才能更加精確有效。二是進一步擴大評價范圍,適時將更多類型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納入評價體系。三是豐富使用場景,增強評價的影響力。探索推動一些有效的監管措施、貨幣政策工具等與評價結果掛鉤,為金融機構開展綠色金融業務提供更大的激勵,推動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務發展。
????談及綠色金融,王信說,我國綠色金融體系建設起步比較早,在支持低碳轉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今年綠色金融在標準制定、激勵政策、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了力量。
????王信表示,金融部門將更加積極主動作為,著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健全頂層設計,引導和撬動更多資金進入碳減排領域,推動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生產和生活方式全方位綠色低碳轉型。二是推動標準研制,完善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的標準。三是強化信息披露,開展金融機構碳核算,穩步推進氣候風險壓力測試。四是完善激勵約束,提升金融系統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內在動力。五是更好發揮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定價作用,以更加市場化的方法實現碳減排。
????積極做好“加法”
????孫國峰表示,2022年人民銀行將把握好三個“穩”,進一步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一是貨幣信貸總量穩定增長。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二是金融結構穩步優化。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精準發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三是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穩增長和調結構是互補而非對立關系。由于宏觀經濟是一個不可中斷的連續過程,所以宏觀政策要平衡穩增長和調結構。必須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提高逆周期調節能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先立后破,穩扎穩打,持續在調結構上做好加法,發揮促進穩增長的積極作用。
????“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要統籌兼顧總量和結構?!睂O國峰介紹,一方面,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另一方面,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積極做好“加法”。通過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有力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孫國峰透露,目前,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已順利落地。人民銀行向有關金融機構發放了第一批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855億元,支持金融機構已發放符合要求的碳減排貸款1425億元,共2817家企業,帶動減少排碳約2876萬噸。后續人民銀行將繼續用好這兩個工具,鼓勵更多社會資金投放綠色低碳領域,助力科學有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
????“房地產企業間的項目并購是房地產行業化解風險、實現出清最有效的市場化手段。”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表示,從近幾年數據看,現有的10萬余家房企中每年都會有近500家進入司法破產重整,這是行業優勝劣汰、實現出清的重要方式。
????對于已經出險和資金周轉困難的房企集團持有的優質項目子公司股權或資產,不少行業內的優質民營、國有企業有購買意愿,相應產生了專門的合理融資服務需求。為充分發揮項目并購在防范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中的積極作用,同時進一步強調市場化、法治化風險化解原則,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出臺了《關于做好重點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項目并購金融服務的通知》。
????《通知》從穩妥有序開展并購貸款業務、加大債券融資支持力度、積極提供并購融資顧問服務、提高兼并收購服務效率、做好風險管理等方面,鼓勵金融機構提高服務效率,為并購營造良好的融資環境,助力化解風險、促進行業出清。
????鄒瀾表示,從長遠看,通過并購等市場化方式推動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調整,有利于高負債企業集團資產、負債雙瘦身的同時保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有利于引導市場各主體更加重視項目本身的風險評估與管理,有利于形成房地產新發展模式,促進房地產業的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