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華為宣布推出首款“鴻蒙汽車”,在業內掀起熱議。這是華為與小康賽力斯合作的第二款車。雙方已共同打造了新高端品牌——AITO。
????華為推出的汽車能夠直面市場競爭嗎?對外一直強調不造車的華為,在汽車生態中究竟扮演怎樣的角色?
????據知情人士透露,雖然華為一直宣稱不造車,實際上華為已經進入汽車產業鏈。“這次是華為真正意義上地參與到汽車制造鏈中,只是借助了塞力斯的品牌而已。”
????技術能否得到認可?
????此次,華為發布的首款搭載鴻蒙智能座艙的汽車,名為AITO問界M5,為中型SUV。今年以來,多家汽車和科技企業都推出自家的智能汽車。那么,這款汽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優勢嗎?
????通信工業協會智能網聯分會副秘書長林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比起同級別的特斯拉ModelY等競爭對手,問界M5在車輛操控性、續航、靜謐性上是可比拼的,只有在麋鹿測試方面次于保時捷macan。華為在保證問界M5這些方面的領先優勢上是下了功夫的,采用華為純電驅增程平臺和自主研發的異步交流電機等,為了讓部分指標超過一些豪華燃油車和特斯拉,華為在硬件上把能用的都堆上去了。”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華為不惜血本增加了一些看得見和看不見的硬件,除在風阻系數和隔音材料上下功夫,也增加車身重量。
????“車重增加往往帶來能耗的增加,但也可讓其在高速行駛時穩定性更好。遺憾的是,這次問界M5在智能駕駛方面沒有太多亮點,只具備L2+自動輔助駕駛。未來華為在智能駕駛方面的突破是值得期待的。”林示認為。
????此外,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認為,該款車采用的技術存在爭議。“該車選擇的動力形式是增程式,這在業界飽受爭議,前景也較為模糊。”
????據了解,目前較為主流的新能源形式,可以分為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這兩大類,其中傳統的插電式混合動力以及純電動在市場中的接受程度一直很高,但增程式動力自誕生以來就爭議不斷。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顏景輝認為,“在高速行駛中,插電混動動力系統的效率會更高,增程式電動車在能量的利用率方面不如插電車。同時,其對發動機最高熱效率要求很高,發動機必須過關。另外,這一控制方式雖然在控制系統開發成本上降低,但也限制了其能力上限,最大動力是有限的,增程式技術的應用還需市場考驗。”
????不過,增程式電動車也有其優勢。
????“實際應用中,在冬季用車的情況下,純電車型大多有續航衰減的問題,而采用增程式動力的汽車,沒電了可以切換至發電模式,在續航方面存有一定優勢,所以近年來眾多國產品牌選擇這一方式。”顏景輝表示。
????目前市場上,除了塞力斯,理想ONE、日產Serena、嵐圖FREE等汽車品牌均采用增程式的技術路線。
????“現在看來,增程式并非新能源汽車主要方向,但可以解決主流技術面臨的一系列問題。行業相關技術還有待創新和成熟。”貴州經博智庫首席規劃師楊秀倫認為。
????如何打通生態壁壘?
????從價格上來看,電動智能汽車價格相較燃油車而言價格偏高。今年3月份,特斯拉宣布在中國市場的價格上調8000元,調價后ModelY全輪驅動長續航版售價達到了34.79萬元
????而此次華為發布的后驅標準版、四驅性能版以及四驅旗艦版三款車型,綜合補貼后的預售價分別是25萬、28萬和32萬元。
????“雖定位中高端,但在售價上,問界M5的價格算是厚道。華為為了保證這款車一炮打響,肯定是犧牲了利潤的。”林示稱。
????雖然華為推出的汽車可圈可點,但是《證券日報》記者此前走訪塞力斯門店發現,雙方合作的第一款智能汽車在市場上反應平平,并未激起太大的波瀾。
????“今年,雙方合作第一款車賽力斯華為智選SF5銷量大概在一萬輛,相當于一次試水。”小康塞力斯一位供應商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悉,此次雙方推出的主打“鴻蒙系統”的第二款車型,將在42個城市180家華為門店進行真車展示。該款汽車能在市場取得怎樣的成績,還有望拭目以待。
????“造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對資金消耗巨大的激光雷達、自動駕駛都是智能汽車開發者需要重點布局的。對華為而言,其更多的是拿這個產品試探市場,積累數據和經驗。智能汽車市場明年將進入規模發展階段,競爭也將更多激烈,真正打通鴻蒙生態圈,華為可能會有更多的挑戰。現在看汽車企業各自為戰,壁壘還比較多。如何打通這一壁壘,是對華為的考驗。”張翔認為。
????要想打通生態壁壘,對一個“局外人”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華為常務董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CEO余承東不止一次強調,華為只做部件,不造車,并透露華為DriveONE動力域解決方案目前已經搭載在十多家主流車企的中高端車型上,華為智能電動將持續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
????目前,華為已與長安汽車、廣汽集團、北汽藍谷等廠商進行合作,提供包括智能駕駛、智能車控、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網聯等7個業務模塊。
????然而,據了解,與以往華為參與造車的形式不同,華為對于問界M5的參與度與控制力遠超此前單車項目。從前期規劃、設計,到后期營銷、售賣等,華為均進行把控,甚至手機團隊與軟件團隊也參與其中。
????如今,在汽車產業中,華為已遠超一個“幫工”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