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江蘇、河南、山東、浙江、天津等十幾個省市密集出臺了電價調整方案,除了現行的電價浮動比例擴大至20%,還提出高耗能企業交易電價不受這一限制,可以上浮50%甚至更多。其中內蒙古地區市場交易電價甚至上浮80%,浙江對高耗能用戶征收懲罰性電費最高3毛5。包括磨料冶煉在內的高耗能行業用電成本將上升。
對于高能耗行業,發改委明確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六個行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而磨料冶煉則屬于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細分行業。 此次電價上漲的最直接推動因素是電力緊缺,其中一個原因是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暴漲使生產這些產品的相關高耗能企業用能需求大幅增加,并將壓力向上傳導至煤炭,導致煤價大漲、電廠虧損,進而加劇電力緊張局面。
此次改革使電價向市場化邁出一大步,使價格更能體現成本,反映真實市場供需關系。
同時,電價改革也有利于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推動磨料磨具行業結構調整。
磨料冶煉、酸洗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難題,雖然在行業不斷的技術創新下被改進解決,但中低端產能過剩、同質化現象嚴重、高端產品和技術短缺、環保壓力等問題依然存在。
電價大幅上調使得磨料生產成本增加明顯,將給磨料行業和企業經營帶來壓力。對于缺乏競爭優勢的企業而言,經營將會更加困難,隨著時間推移,或將被淘汰出局,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有利于行業結構調整。 另一方面也促使磨料企業想方設法節能降耗,通過各種技術改造進一步降低現有電耗水平,并加大技術管理水平,實現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
在碳中和、碳達峰以及國家電力改革大背景下,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電價上漲或不可逆,有能力的磨料企業應當積極發展光伏儲能等新能源,推動行業加快實現綠色發展。
在利用電價等市場化手段倒逼企業轉型的同時,我們也希望有關部門考慮出臺必要的配套措施,嚴格落實先進產能對落后產能的替代,同時為磨料企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提供稅收優惠,推動磨企通過智能化流程再造提升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