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摘要
通貨膨脹一直是貨幣現象。全球金融危機后通脹沉寂,表面上看與貨幣超發背離,實質上仍然可以找到貨幣層面的解釋。首先,貨幣流通速度大幅下降;二是貨幣大量流入了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三是工資與價格的螺旋上漲模式被打斷,從而使貨幣超發向實體經濟的傳導路徑受到了阻礙。
低通脹的基礎已經動搖,貨幣寬松的格局短期也難以扭轉,下半年全球通脹壓力繼續上升。周期性因素正在催生通脹,大宗商品的金融屬性和商品屬性都推動其價格上行。同時壓制通脹的長期結構性因素也在發生變化,人口撫養比的逆轉使工資與貨幣投放的關系正在重新建立,逆全球化也促使價格上漲,低通脹的基礎受到動搖。下半年全球通脹呈現分化狀態,美聯儲貨幣收縮尚早,美國通脹中樞將明顯抬升。
中國輸入性通脹壓力仍存,通脹繼續保持三重分化的格局。PPI中生產資料價格在國際大宗商品上漲的影響下大幅上行,但難以通過生活資料價格向CPI傳導,從而使PPI生產資料價格與生活資料價格及CPI出現分化。CPI食品項遭受豬周期下行的壓制,非食品項受到需求復蘇的提振,二者也將走向不同方向。
下半年中國經濟:內生動能弱復蘇。出口與房地產韌性猶存,內生經濟增長動能在弱增長下緩慢恢復,低收入家庭在收入和債務雙重壓力下消費意愿不強,制造業投資特別是下游行業復蘇偏弱,基建投資在財政邊際收縮和項目匱乏下難以大幅發力。
下半年我國貨幣政策的目標重心將會向防范金融風險偏移。廣義流動性繼續呈收縮態勢,在財政投放與專項債沖擊下,狹義流動性波動幅度增大,央行將延續相對穩定的貨幣政策取向,政策難轉彎。
大類資產配置展望:(1)股市總體震蕩,存在結構性機會;(2)債市存在配置性機會;(3)美元指數低位徘徊,人民幣高位震蕩;(4)國內定價與國際定價的大宗商品價格分化,國際定價的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上行,國內定價的大宗商品價格受到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