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調查機構IC Insights在昨天(11月24日)發布最新報告,臺積電今年營收有望達到454.2億美元年增31%,續居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廠,僅次于英特爾與三星,聯發科營收估計增長35%,悄悄從去年第16名躍升至第11名。臺積電昨天也舉行了3奈米廠新建工程典禮,宣布2022年下半年將進行制程量產。
臺灣鉅亨網引述IC Insights所指,今年全球經濟都受到新冠疫情的沖擊,出現大幅衰退的現象,但疫情也加速全球數位轉型,帶動半導體市場需求往上推升,預計今年全球前15大半導體科技廠個別營收至少會在95億美元起跳,整體營收將有望上看3554.18億美元年增13%,成長幅度超過全球半導體產業值增幅的兩倍。前15大中,共有8家總部位于美國,韓國、臺灣與歐洲則各占2家,最后1家則是日本。
在今年前15大半導體廠中,前5名延續去年排名,分別是英特爾、三星、臺積電、SK海力士與美光。IC Insights預測,英特爾今年半導體營收將可能達到738.94億美元年增4%,三星則可能為604.82億美元年增9%。臺積電受惠于蘋果、海思等重量級客戶,對5奈米與7奈米的先進制程需求依然強勁,今年營收有望達到454.2億美元年增31%。
臺積電在昨天(11月24日)舉行3奈米新建工程典禮,董事長劉德音指出,當3奈米(2022年下半年)進入量產時,產能預估將超過每月60萬片12寸晶圓。他也分享說在2018年典禮上,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提出新廠象征著3個重要意義,分別是臺積電將來持續增長、技術繼續向前發展以及對臺灣的承諾。
“臺積電將來要持續增長”部分,截至2019年數據,臺積電營收已經連續10年創下新高紀錄,今年也將再創紀錄,在臺灣南科的營收也大幅增長,去年產值為臺幣3800億元,占公司營業額的37%,今年預計將突破臺幣4400億元。“臺積電技術繼續向前發展”部分,晶圓十八廠將會是 3 奈米主要生產基地,從 5 奈米又往前推進一個全世代製程,3 奈米將成為全球最先進邏輯製程技術,使臺積電持續保持技術領先地位。
最后是“臺積電對臺灣的承諾”部分,劉德音表示,除持續投資臺灣,也秉持綠色製造的,採用所有新建廠房的高標準,在廠房設計之初,就依據臺灣綠建筑EEWH 和美國綠建筑 LEED認證系統指標,進行詳盡規劃,且為推動臺灣再生能源產業發展,今年7月也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成為全球第一家參加的半導體企業,承諾2050年前全球營運100%使用再生能源。
臺積電也在周一(11月23日)也公告,將發行今年第6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綠色債券),發行總額達到臺幣120億元,每張面額臺幣1000萬元,資金將用于綠色建筑與綠色環保相關資本的支出。蘋果、谷歌、亞馬遜等美國科技巨頭近年來積極推動綠電需求,帶動再生能源商機的增長空間。也正因如此,臺積電在今年7月宣布簽下再生能源購售電契約,合約期達20年,創下全球最大筆綠電購售電交易紀錄。
臺積電第六期無擔保公司債甲類發行期限為5 年期,發行金額臺幣16 億元,固定年利率0.4%;乙類發行期限為7 年期,發行金額 56 億元,固定年利率0.44%;丙類發行期限為10 年期,發行金額為臺幣48 億元,固定年利率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