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外經濟持續回暖,11月2日公布的10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錄得53.6,較9月回升0.6個百分點,為2011年2月以來最高值,顯示制造業景氣狀況改善明顯。
這一走勢與統計局制造業PMI并不一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0月制造業PMI錄得51.4,較9月微降0.1個百分點。
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消退,制造業供需兩旺,新訂單指數繼續在擴張區間內大幅攀升,創2010年12月以來新高,調查樣本普遍反映市況繼續從年初的疫情中復蘇。外需雖然連續三個月位于擴張區間,但擴張幅度顯著放緩,表明海外疫情反復對外需產生較明顯抑制。有企業反映出口市場的疫情和感染率上升,抑制了新出口訂單增長。
需求強勁帶動生產加速恢復,生產指數連續八個月處于擴張區間,并較9月小幅上升。
新訂單量增加對產能進一步構成壓力,企業的積壓業務量持續上升,工作積壓率與9月幾乎持平。但企業對增加用工仍然保持審慎,就業指數連續兩個月處于擴張區間,但仍僅略高于50,表明盡管市場恢復良好,但仍有為數眾多的企業出于控制成本的考慮暫時未增加員工人數。
為滿足生產運營需求的增長,制造商相應增加采購。10月制造業采購量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繼續保持擴張,分別錄得七年多以來的次高和十年多以來的最高。由于需求較為旺盛,當月產成品庫存略有下降,供應商供應時間也略有延長。
10月制造業企業購進價格和出廠價格繼續小幅增加,但前者增速放緩而后者有所提速,意味著企業利潤邊際改善,受訪企業普遍表示旺盛的需求提升了提價意愿。
企業信心指數大幅升至2014年9月以來最高,近三分之一的企業家認為未來一年企業經營狀況會進一步改善,受訪者對疫情防控的效果和經濟恢復的持續充滿信心。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隨著國內疫情形勢趨穩,經濟修復依然是目前宏觀經濟的主線,經濟恢復還將持續數月是大概率事件。但與此同時,外部環境仍有諸多不確定因素,海外疫情的反復對出口仍有抑制,就業的完全恢復也有賴于更強、更持久信心度的建立。后疫情時期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常態化還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