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企11月攬獲了全球近70%的新船訂單,單月接單量終于超過韓國位居第一。不過,憑借在高附加值船舶建造領域的優勢地位,今年前11月韓國船企累計接單量依舊領先中國,但雙方接單量差距已經越來越小。
根據克拉克森最新公布的數據,今年11月,全球新船訂單量共計37艘、79萬CGT。其中,中國船企接單量為21艘、54萬CGT,占全球市場份額高達69%,單月接單量位居全球第一。日本船企接單量排名第二,共計5艘、11萬CGT,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5%。韓國僅位居第三,共計3艘、6萬CGT,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8%。
不過,韓國業內人士指出,克拉克森的統計數據中并未列出三星重工近期接獲的訂單。如果加上三星重工在11月22日簽署的LNG船訂單,和11月29日簽署的2艘冰級原油船訂單,韓國船企在11月的實際接單量仍然將超過中國,居于榜首地位。
與此同時,繼今年10月累計接單量超過中國之后,11月韓國船企繼續保持領先優勢,前11月累計接單量排名世界第一。
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前11個月,韓國船企累計接單量共計712萬CGT、164億美元。緊隨其后的是中國船企,接單量為708萬CGT、153億美元。日本船企位居第三,接單量為257萬CGT;意大利第四,共114萬CGT。
不過,與前10月的接單數字相比,目前中韓兩國累計接單量的差距有所縮小。前10個月,韓國船企接單量達到695萬CGT,中國船企為611萬CGT,雙方差距為84萬CGT。而在11月接單量大幅領先韓國之后,目前中韓兩國今年接單量差距縮小至僅4萬CGT。
截止11月底,中國船企手持訂單量繼續位居全球第一,共計2629萬CGT(35%)。韓國排名第二,手持訂單量共2075萬CGT(28%)。日本第三,共1176萬CGT(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