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2018年“531”巨震掀起了國內光伏管理模式的歷史性變革,而作為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2019年的光伏政策出臺慎之又慎,直至“531”一年之際,2019年光伏項目建設方案才正式出臺,而競價大名單出爐已至7月上旬。這也直接導致了今年的光伏市場整體呈現“上冷下熱”的格局,第四季度成為備受期待的裝機旺季。
然而,10月份市場回暖仍不見起色。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從組件、逆變器等設備廠商獲悉,從10月底開始,市場出現了微妙的變化,“訂單飽滿,交貨壓力大”。
“作為下半年的裝機主力,約23GW的競價項目按照政策需要在今年底前全容量建成并網,每逾期一個季度補貼降低0.01元/千瓦時,逾期兩個季度則取消項目補貼資格。留出安裝時間,組件設備需要在12月上旬之前交貨。”某一線電池片制造商透露,“近期催促訂單的電話接連不斷,交貨壓力比較大。”
另一家光伏逆變器龍頭企業目前也正處于積極交付訂單中,“第四季度訂單基本在三季度末已接完,目前正陸續交付訂單,交貨壓力還是比較緊張的。”
然而,與這些廠商的火熱交貨狀態不相符的卻是設備市場價格的連續下跌。據統計,從8月初至今,單多晶電池片及組件價格均“俯身下沖”,其中單晶PERC組件連跌14周,多晶電池片四周跌去16%。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搶裝潮漸起,但第四季度電池組件價格反轉的可能性或許微乎其微。
“一方面市場對組件繼續降價的預期比較大,觀望情緒占據主流;另一方面受制于土地、電網等,競、平價項目的推進并不樂觀,年底并網裝機有限。”上述制造商分析。
對于第四季度的市場需求,目前業內普遍持悲觀態度。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統計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光伏新增裝機15.99GW。而全年裝機,多數企業預測在30~35GW,更有機構將目標下調至30GW以下。
“目前來看,部分競、平價項目將轉至2020年并網。”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在“光伏新時代”探討會上表示。
背后原因,王勃華分析,首先政策下發較晚,落地之后只剩5個月,而項目的土地及接入網批復等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此外部分項目拿到之前就預備轉讓,一系列轉讓工作也無形中拖延了項目周期。
其次,競平價模式下,投資商勢必嚴控初始投資。基于近期光伏組件價格“跌跌不休”的態勢,業主大概率選擇繼續等待降價。
此外,光伏毗鄰市場——風電搶裝潮異軍突起,光伏下游裝機主體大多是國企,風電、光伏共用可再生能源一套班子和人馬,而目前更多精力用于風電市場。“相比光伏,風電收益比較高,當下市場上可謂‘一機難求’,甚至三流廠家的設備都賣光了。”
隨著第四季度需求遞延,明年市場傳統淡季或將生變,但具體走勢還須靜待2020年光伏新政的出臺。據媒體消息,2020年的光伏補貼政策已進入意見征求階段,正式文件或于今年底前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