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關有難題
很多阻力,看上去,都是幸福的煩惱。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連日來對話券商、基金和闖關科創板的企業,不同角色面臨不同維度的“技術難題”,這些難題頻繁派生出各色信息,攪動情緒。
情緒的背面,是各個資本角色對這一新資本平臺的憧憬。
但,這個平臺不應該只是少數人的造富夢工廠。
3月20日,新三板準備沖刺科創板的企業增至13家。
對于新三板掛牌企業登陸科創板面臨摘牌問題,近期股轉公司明確表示,新三板公司上科創板無需摘牌。
那么,對去科創板的新三板企業來說,到底要不要摘牌?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部分企業已提到議事日程,它們正在了解如何處理摘牌,以及不摘牌所要面對的系列問題。
摘牌or不摘?
科創板熱潮下,大量新三板企業擬沖刺科創板。
截至3月20日,擬去科創板上市的新三板公司已達13家,包括金達萊(830777.OC)、久日新材(430141.OC)、泰坦科技(835124.OC)、賽特斯(832800.OC)、先臨三維(830978.OC)、江蘇北人(836084.OC)、大力電工(830965.OC)、澤生科技(871392.OC)、西部超導(831628.OC)、英內物聯(837970.OC)、凌志軟件(830866.OC)、聯瑞新材(831647.OC)、現在股份(832086.OC)等。(澤生科技、英內物聯、西部超導3家尚未公告,信息來自媒體公開報道。)
對于新三板掛牌企業登陸科創板面臨摘牌、異議股東等問題,3月15日,股轉公司明確表示:“掛牌公司在籌備或申報科創板上市期間,無需在新三板摘牌;證監會核準后,全國股轉公司將根據掛牌公司申請及時終止其股票掛牌。掛牌公司提前申請摘牌的,需要根據全國股轉公司關于終止掛牌的有關規定,履行相應程序,并對異議股東權益保護做出合理安排。”
事實上,擬上科創板的新三板企業都面臨一個選擇:要不要摘牌?
好些企業表示不會摘牌,但也有企業想摘牌。
3月20日,一家擬去科創板上市的新三板企業董秘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我們想摘牌,我們在為科創板做準備,中間還有很多問題,要打磨,要做一些準備和整合,現在留在三板確實有一些麻煩。”
20日,新鼎資本董事長張弛向記者表示:“從新三板去科創板可以選擇摘牌和不摘牌,各有利弊。”
“如果不摘牌,掛牌企業就要在新三板停牌,然后去科創板報材料,什么時候科創板過會了,什么時候再從新三板里摘牌。過會再摘牌,如果沒過會就可以回來復牌,在新三板繼續交易。所以不摘牌,企業是處于不敗之地。所以相信大量的新三板企業去科創板,都會選擇不摘牌。”張弛說。
但不摘牌也有弊端。
張弛介紹,不摘牌,在申報A股的過程中,每走一步都要在新三板同步披露,披露工作量很大。整個過程會被市場放在陽光之下,但有的企業不希望整個過程太透明。
此外,因為整個申報過程長達6個月,不摘牌就得披露年報。現在已經到了2019年3月20日,企業如果去科創板,申報科創板的年報必須要和新三板年報完全保持一致,這對有些企業來說有壓力。因為新三板要求年報在6月30號之前披露,而科創板申報,有時候年報在審計過程要不斷的調整,一旦在新三板年報披露出來就沒法調整了。
“兩邊要完全一致,有一些企業做不到,它們可能數據要調到最后一天申報的時候才調整完。如果摘牌,起碼2018年的財務數據不用披露,那么可以更多地完善加工科創板的申報材料。”張弛說。
3月20日,董秘一家人創始人、南北天地(430066)董秘崔彥軍表示,原來新三板企業IPO,也是在證監會受理后停牌,過會后申請摘牌。這個政策同樣適用于科創板IPO。
崔彥軍建議:“沒有企業對登陸科創板有十足把握,所以對于沒有交易的企業,不如呆在三板,同時申報科創板。因為如果外部股東比較多,股權結構復雜的,主動摘牌會很困難。而對于交易活躍的企業,股東結構可能越來越復雜,也面臨披露的財務報告與IPO差異不一致的解釋問題。”
3月20日,聯訊證券新三板負責人彭海表示:“摘不摘牌要看情況,依具體的公司來定。比如說有些企業需要摘牌停牌的話,按規定得恢復交易,然后再去做異議股東的處理,但是這時可能又會有新進的股東。”
“反之,如果有些股東要退出,不能跟著企業一起走的話,那摘牌去處理的方式是比較好的。”彭海說。
3月20日,中科沃土董事長朱為繹表示:“對于現在新三板企業去科創板的企業,能不摘牌是最好的,而且股轉公司也支持不摘牌。”
“去年A股有28家是來自于新三板的企業,他們都是IPO過會了以后才申請摘牌的。對摘牌去IPO排隊的企業,反而要小心,因為這些企業可能原來的財務處理有問題,要調賬。”朱為繹說。
異議股東難題
摘牌一大難題是異議股東。
前述擬赴科創板新三板企業董秘表示:“據我了解,股東們基本同意公司摘牌的決定,但是有一部分小股東平時太分散了,現在決策效率比較低,想處理很難,我們擔心因為異議股東不同意摘不了牌。”
事實上,除了想去科創板的企業,大量的新三板企業也面臨著摘牌的難題,包括異議股東的處理。
截至3月20日,新三板有10376家掛牌公司,2019年以來有397家新三板企業摘牌,而2018年、2017年、2016年摘牌企業數分別為1517家、708家、57家。總體來看,三板摘牌呈上升趨勢。
崔彥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由于存在企業惡意摘牌,侵害了小股東利益,所以現在股轉公司對摘牌審核比較嚴格,要求企業與能聯系到的所有股東進行溝通,并記錄溝通過程。對于異議股東要提出合理的方案,一般是要求不低于成本價回購。雖然未要求與100%異議股東達成一致,但是一旦有股東明確反對,甚至投訴,都可能面臨暫停審核,進一步補充材料。”
崔彥軍指出:“由于市場持續低迷,股價持續下跌,在處理異議股東的過程中,很難兩全。少數掛牌公司和異議股東都有侵害對方利益的現象發生。有的企業摘牌遇到少數股東的要挾,也有不顧投資者訴求,強行通過摘牌程序。”
不過,朱為繹表示:“摘牌只要不是為了不披露年報就摘牌,一般沒問題,異議股東其實也不是那么難搞,而且現在也并不要求100%股東同意才能摘牌。”
張弛介紹,“摘牌對于異議股東的處理有很多先例可循。一般由企業或者大股東來回購異議股東的股份。企業會給半個月或者一個月的時間,讓異議股東來選擇——要么放棄回購,要么行使回購,都是發公告來完成,回購基本上是按成本不加利息,目前基本上是這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