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賽迪智庫工業經濟研究所對2019年工業經濟形勢作出判斷:全球經濟增長將溫和放緩,我國工業新舊動能將加速轉換,工業經濟仍將在合理區間穩定運行,工業投資增速有望穩中有進、工業品消費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工業企業出口增速可能會小幅放緩、企業效益和發展質量將繼續穩步提升。工經所所長秦海林表示,未來必須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化改革,繼續改善營商環境,增強發展信心;擴大開放,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拓展發展空間;銳意創新,提高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保障產業安全。
基本形勢:將在合理區間穩定運行
工業互聯網蓬勃發展,將帶動工業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工業經濟仍將在合理區間穩定運行。
投資環境持續改善,將吸引更多民間投資和外資流入實體經濟,工業投資增速有望穩中有進。從投資環境看,全國各地正聚焦企業關切推動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將加快吸引國內外更多企業和項目投資落地投產。我國正以更大力度推進對外開放,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和完善產業配套,也將持續吸引更多外資流入我國。從三大投資領域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如火如荼;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投資力度將繼續加大;堅持“房住不炒”成為房地產市場的政策調控主基調。
消費環境不斷優化,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全面實施等將增強消費能力、釋放消費潛力,工業品消費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消費環境不斷優化。隨著國家促進消費體制機制的政策進一步落實,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將更加完善,消費者維權機制將更加健全,消費環境將更加優化;雖然居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緩,但受益于個人所得稅改革等政策,居民消費能力將有所增強;消費品供給將更加優質豐富,消費潛力將進一步釋放。
全球經濟放緩、中美經貿關系不確定性等將拖累我國出口,但進博會的成功舉辦有望改善我國貿易結構進而對出口形成支撐。整體看,我國工業企業出口增速可能會繼續小幅放緩。
穩中有進的宏觀經濟環境將為企業效益持續改善提供堅實支撐,工業品價格漲幅的趨緩將帶動工業企業效益增速穩中趨緩。宏觀經濟保持穩中有進,將對工業企業生產形成帶動作用,有助于提升市場活力、增強企業創新動力,為企業效益改善奠定堅實基礎;規范降低涉企保證金和社保費率等一系列減費降稅政策的落實,將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去產能政策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產品供需有望實現新的均衡,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將趨于平穩。
突出問題:供給質量不高
基礎研究支撐不足,核心技術引進受阻,延緩產業轉型升級進程。當前,制約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首要因素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突出表現在工業企業基礎研究投入無法支撐原始技術創新;對外技術依存度居高不下,但核心技術引進日益受阻。
金融對工業支撐不夠,互聯網與先進制造業融合不深,制約產業融合協同發展。
中高端產品供給不足,自主品牌建設滯后,加劇供給和需求的結構性失衡。首先自主產品質量和監管有待提升。一方面,國產產品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另一方面,由于質量監管不力,部分小概率惡性事件如食品藥品安全問題也嚴重影響消費者對國內產品消費信心。其次缺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消費類品牌。
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國際經貿規則面臨深刻調整,抬升出口成本擠壓出口空間。國際經貿規則或將趨嚴,但我國部分領域發展水平與高水平經貿規則仍有差距;美加墨協定的達成為美國未來多邊談判提供實踐,或將干擾我國自貿區戰略。
利潤增速放緩降低投資預期,利潤率偏低削弱投資意愿,企業負擔較重影響發展信心。制造業企業利潤增速有所放緩,影響投資預期;金融、房地產等行業對制造業的擠出效應明顯,降低民間資本投資意愿;民營企業的經營負擔依然較重,影響發展信心。
對策建議:確保利潤平穩增長
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加快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平臺建設,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
創新金融支持方式,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和應用,促進產業融合協同發展。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再平衡;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和應用,推動互聯網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
增加高品質產品和品牌供給,加強質量監管,優化消費環境,實現高水平供需平衡。加快完善消費產品和服務標準體系,定期制修訂產品質量監管法律和標準,加強質量政策引導和質量環境建設;優化消費環境。
通過深入參與WTO改革,持續擴大對外開放,精準扶持出口企業對沖貿易摩擦影響等,營造良好的國際貿易環境。
推進新一輪支持民企政策加快落地,切實減輕工業企業稅費負擔,增強企業盈利能力,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加快推進民營經濟稅收優惠、優化營商環境等政策落實;繼續加大財稅政策對工業的支持力度;分業施策,增強各環節盈利能力,提升民營企業發展信心。
秦海林強調,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制造業上游行業要扎實推進去產能,下游行業著力提高產能利用率,確保制造業上下游利潤平衡,保持制造業利潤平穩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