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018首屆中國光伏產業領跑論壇在江蘇泗洪隆召開。會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針對行業2018年前三季度發展現狀展開分析。以下為主要內容:
一、多晶硅環節
2018年1-9月多晶硅產量17.84萬噸,同比增長4.94%;其中,上半年多晶硅產量14.3萬噸,增長約24%;
6N-8N價格:從2017年12月13.84萬元/噸、2018年5月底的12.6萬元/噸到現在的8.23萬元/噸;
預計年底有效產能達到35萬噸左右;
新疆、內蒙古等成本洼地的全國產能占比超過50%,新疆產能成本可控制在6萬元/噸。
二、硅片環節
1-9月,硅片產量約63.3GW,同比增長2.1%;其中,上半年硅片產量超過50GW,增長約39%
7月后,價格下滑幅度收窄,到10月單晶硅片3.15元、多晶硅2.13元
三、電池環節
1-9月,電池片產量約53.6GW,同比增長5.1%;其中,上半年電池片產量約39GW,增長約22%。電池轉換效率和價格趨勢如下:
四、組件環節
1-9月,組件產量54.9GW,同比增長約3.58%;其中,上半年組件產量約42GW,增長約24%。多晶組件價格趨勢如下
五、光伏裝機情況
2018年1-9月,我國光伏新增裝機34.5GW,同比下降20%,其中集中式17.4GW,同比下降37%,分布式17.14GW,同比增長12%。
上半年,戶用光伏發展速度快于預期,但是531新政發布之后幾乎陷于停頓。
六、光伏出口環節
國內市場需求的減弱,海外新興市場歐洲市場拉動了出口需求。
1-9月,光伏(含硅片、電池、組件)的出口總額121.3億美元,同比增長19.4%。其中,上半年的電池片和組件出口額為66.2億美元,同比增加24.7%;
多晶硅進口達到11.1萬噸,同比下降了6%。同時進口額為17.8億美元,同比增加1.9%。
硅片和電池片出口額同比下降,但出口量則同比增長。硅片出口量減量增,531后呈現出口下降;電池片出口量也減量增,出口國主要集中在印度和韓國,對這兩個國家的出口約50%;
組件出口量為34GW,約為產量的61.9%,并已經超過2017年全年的出口量。組件出口市場的集中度繼續降低,新興市場(南美、中東北非)為主的遍地開花局面繼續發展;對歐洲主要市場荷蘭、德國等組件出口同比增長,烏克蘭市場增長引人關注。對澳大利亞保持增長;對美國的組件出口僅為2533萬美元,同比下降89.8%,出口量僅為89MW。
組件出口國家
七、全球市場前景仍較為樂觀
2018年我國新增光伏裝機預計35GW或以上,仍未全球第一大市場。
未來亞洲將主導全球光伏市場,預計亞太地區光伏裝機量將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
八、行業市場發展看法與建議
1、國內市場依然小,要繼續充滿信心
2、從全球范圍視野分析,光伏發電成本,已經在多地區/國家低于常規能源,光伏市場被激發,預計全球市場仍將保持穩定甚至增長勢頭;
3、從高質量發展角度分析,國內光伏產業亟待從追求規模和速度向質量和效益轉變,制造業要朝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系統集成要創新驅動,朝著應用多樣化發展;電站要探索隔墻售電等模式。加快企業兼并重組腳步,加快落后產能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