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一份《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行業內引發熱議。
6月11日22時51分,人民網發文《國家能源局:光伏通知不是“急剎車” 提質增效利于提升國際競爭力》,援引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稱,《通知》本身不是“急剎車”,在政策研究制定過程中,借鑒了德國、西班牙、捷克等國家經驗,通過征求意見會(2月)、新聞發布會(4月)等多種方式充分征求意見、吹風提示,還專門召開會議聽取了地方發展改革委(能源局)、有關電網企業意見并作了政策宣介。經多次修改完善、反復論證后,于5月31日正式印發了《通知》。
同日23時35分,新華社發文《推動光伏產業從規模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主管部門就光伏產業政策調整答記者問),其中援引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稱,此次調整并非“一刀切”,而是對光伏發電新增建設規模進行優化,采取分類調控。對需要國家補貼的普通電站和分布式電站建設規模合理控制增量;對領跑基地項目視調控情況酌情安排;對光伏扶貧和不需國家補貼項目大力支持,有序發展。
人民網《國家能源局:光伏通知不是“急剎車” 提質增效利于提升國際競爭力》全文:
6月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一份《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行業內引發熱議。
6月11日,能源局相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提到,《通知》本身不是“急剎車”,在政策研究制定過程中,借鑒了德國、西班牙、捷克等國家經驗,通過征求意見會(2月)、新聞發布會(4月)等多種方式充分征求意見、吹風提示,還專門召開會議聽取了地方發展改革委(能源局)、有關電網企業意見并作了政策宣介。經多次修改完善、反復論證后,于5月31日正式印發了《通知》。
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5年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一。截至2017年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1.3億千瓦。截至2018年4月底,裝機已超過1.4億千瓦。
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光伏發展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截至2017年底,累計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缺口總計達到1127億元,其中光伏補貼缺口455億元(占比約40%),且呈逐年擴大趨勢。隨著光伏發電的迅猛增張,一些地方也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棄光限電問題。在國內光伏發電市場高速增長的刺激下,光伏制造企業紛紛擴大產能,光伏制造產能過剩問題、產品和電站建設質量問題也有顯現。
出臺《通知》既是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緩解光伏行業當前面臨的補貼缺口和棄光限電等突出矛盾和突出問題的重要舉措。這是光伏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必然要求,出臺《通知》是十分必要的。對實現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和提高我國光伏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有利于緩解財政補貼壓力。財政補貼缺口持續擴大是當前制約光伏發展的突出問題。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24號)明確規定,光電發展規模與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規模相協調。適當調低需要補貼的新增建設規模,將避免形成系統性風險,從長遠講是有利于產業發展的。
二是有利于解決消納問題。去年以來,通過各方努力、采取一系列措施,棄光問題得到有效改善,但還沒有徹底解決,不僅西部地區光伏消納問題尚未根本解決,而且隨著分布式光伏裝機快速增加,也給東部一些地區配網安全運行帶來了新問題。通過調整發展節奏,有助于解決光伏消納問題,減少棄光。
三是有利于激發企業發展內生動力。隨著光伏發電補貼強度下降,將倒逼企業練內功、強體質,從依靠國家政策向到更多的依靠市場轉變,減少補貼依賴,促使企業通過降本增效提高企業發展質量,實現光伏行業優勝劣汰,加速淘汰落后產能,倒逼產業技術進步,遏制企業非理性擴張,促進行業資源向優質企業集中,進一步鞏固光伏產業在全球的領先地位,培育一批世界級光伏制造領軍企業。
四是有利于促進地方降低非技術成本,改善營商環境。補貼下調之后,為保證光伏發電項目經濟性,一方面企業通過技術進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利于促進地方政府落實國家和地方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降低非技術成本。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將繼續支持光伏產業健康持續發展。”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光伏發電是綠色清潔的能源,符合能源轉型發展方向,在能源革命中具有重要作用。培育壯大清潔能源產業、支持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發展是能源生產革命、消費革命的重要內容。促進光伏產業持續健康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行業的共同責任和目標,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將繼續與業內單位一起,加強研究相關政策措施。
新華社《推動光伏產業從規模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主管部門就光伏產業政策調整答記者問》全文: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11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通知的出臺是光伏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必然要求,對實現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有利緩解光伏產業補貼缺口、棄光限電
“當前解決光伏產業所面臨困難付出的代價,比今后出現泡沫后再行調整所付出的代價要小得多,也有意義得多。”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說。
他說,通知的出臺,既是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緩解光伏產業當前面臨的補貼缺口和棄光限電等突出矛盾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推動光伏產業從規模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主要有四方面意義。
一是有利于緩解財政補貼壓力。財政補貼缺口持續擴大是當前制約光伏發展的突出問題。截至目前,累計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缺口已超過1200億元,直接影響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如果這種超常增長繼續下去,財政補貼缺口持續擴大,將對行業發展帶來更加不利的影響。”他表示,適當調低需要補貼的新增建設規模,將避免形成系統性風險,長遠看有利于產業發展。
二是有利于解決消納問題。去年通過多方努力,棄光率下降至6%,但個別地方仍十分嚴重。今年一季度,棄光率達4%,雖有好轉,但仍不穩固。而且隨著分布式光伏裝機快速增加,給東部一些地區配網安全運行帶來新問題。通過調整發展節奏,有助解決光伏消納問題,減少棄光。
三是有利于激發企業內生動力。隨著光伏發電補貼強度下降,將倒逼企業從依靠國家政策向更多依靠市場轉變,通過降本增效提高發展質量,實現光伏行業優勝劣汰,遏制非理性擴張,進一步鞏固光伏產業在全球的領先地位,培育一批世界級光伏制造領軍企業。
四是有利于促進地方降低非技術成本,改善營商環境。補貼下調之后,為保證光伏發電項目經濟性,一方面企業通過技術進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利于促進地方政府落實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降低非技術成本。
調整并非“一刀切”
“此次調整并非‘一刀切’,而是對光伏發電新增建設規模進行優化,采取分類調控。”該負責人強調,對需要國家補貼的普通電站和分布式電站建設規模合理控制增量;對領跑基地項目視調控情況酌情安排;對光伏扶貧和不需國家補貼項目大力支持,有序發展。
他介紹說,今年第一批418萬千瓦光伏扶貧已經下達,第二批400萬千瓦正在準備。第三批領跑基地項目已選定650萬千瓦,第四批將于下半年適時啟動。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下調普通光伏電站標桿電價和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標準,主要考慮有:一是組件價格快速下降,光伏組件平均價格與去年底相比降幅已達約17%;二是與光伏領跑者基地招標上限價格銜接;三是補貼缺口增長過快。
“去年以來,分布式光伏發電呈高速發展態勢,存在不少風險,需要通過價格杠桿發揮調控作用。”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說,已納入2017年及以前建設規模補貼范圍的項目在今年6月30日前并網投運的,繼續執行2017年標桿電價。此外,國家能源局組織招標的技術領跑基地建設項目上網電價政策也保持不變。
抓緊研究光伏發電市場化時間表路線圖
“支持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發展是能源生產革命、消費革命的重要內容,國家將繼續支持光伏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強調。
他表示,下一步相關部門將加強研究相關政策措施。一是抓緊研究光伏發電市場化時間表路線圖,合理把握發展節奏。
二是大力推進分布式市場化交易。目前各地正在提出試點方案,國家有關部門將抓緊協商回復。
“通知出臺后,有些地方電網公司簡單理解為國家要控制光伏發展,該并網的項目也不給并了,按政策要求該墊付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補貼也停止了,應立即改正。”他強調。
三是推動減輕企業負擔,為光伏企業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他指出,與國外相比,我國光伏發電成本差異主要在非技術成本上,下一步將推動相關措施落到實處,真正讓光伏企業輕裝前行。
四是抓緊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度的落地實施。目前,相關政策已完成征求意見工作,將進一步修改完善,爭取年內出臺。
五是多措并舉擴大消納,進一步減少棄光限電。電網企業要落實新能源優先調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