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五金制品行業對外貿易扭轉了連續兩年低速和負增長的局面,表現出了較好的增長勢頭。2017年我國五金制品行業對外貿易主要特點如下:
行業對外貿易快速回升,出口總額重超千億大關
根據海關統計數據,2017年1~12月,我國五金制品行業實現商品進出口總額1,280.20億美元,同比增長9.43%,在經歷了去年的負增長之后,2017年行業對外貿易明顯回升,較去年同期提高了16.4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1,044.78億美元,重新超越千億大關,同比增長9.70%,增速轉為正增長,明顯高于2016年同期18.23個百分點;進口總額235.41億美元,同比增長8.26%,較2016年度提高了7.77個百分點。2017年,我國五金制品行業對外貿易發展繼續“回穩向好”,行業進口貿易全年穩步提升,出口貿易全年雖有波動,但四季度快速提升,行業全年累計對外貿易增速恢復到三年前10%左右的水平。
全部子行業對外貿易均保持正增長
2017年1~12月,五金制品各子行業中,建筑五金、工具五金、衛浴五金、日用五金四行業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依舊相對較高,占比均超過10%以上,分別完成進出口總額422.33、231.9億美元、174.07億美元和164.44億美元。
行業貿易順差再次轉為正增長,且高于去年同期20多個百分點
我國五金制品行業是出口導向型行業,出口貿易對行業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2017年1~12月,五金行業累計實現對外貿易順差809.37億美元,比2016年同期增加順差74.1億美元,行業對外貿易順差同比增長10.08%,較2016年同期提高了20.54個百分點。行業對外貿易順差擴大,全年累計順差額占行業對外貿易總額的63.22%,高于去年0.35個百分點。
近一半五金產品對外貿易保持10%以上增長
2017年1~12月,各主要出口五金產品中,除鋼鐵制烹飪炊具、保險箱、打火機、鎖具、手電筒及其他照明器具、鋁制容器及部分產品零件等少量五金產品外,絕大多數五金產品出口額保持了正增長,40%以上的五金產品出口額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長,其中不銹鋼制餐具、鉸鏈、鎖具與打火機等零件類、鉆孔類工具、不銹鋼制保溫杯及其器皿和量具幾類產品增速較高,均超過20%。
行業貿易分布依舊廣泛,國際市場更加多元
目前,我國五金制品行業產品品種齊全,很多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在全球市場占有較大份額。按照海關統計,五金制品共十一大類,243個稅號。出口覆蓋全球五大洲,分別出口到美國、日本、德國、香港、英國、澳大利亞、越南、印度、韓國、俄羅斯聯邦等232個國家和地區,與2016年同期相比新增2個貿易國家和地區。進口來自于德國、日本、美國、韓國、臺灣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意大利、法國、英國、泰國等173個國家和地區,與2016年相比增加了24個地區的進口貿易。我國五金制品生產大國的地位在不斷加強。
2017年,五金商品對各類市場的對外貿易均呈現出了較好的回升。與絕大多貿易組織完成的對外貿易總額同比呈正增長。國際市場更加多元,在鞏固美國、歐盟、日本等傳統市場的同時,對巴西、印度、俄羅斯、南非等“金磚國家”和“一帶一路”許多沿線國家出口實現快速增長。不管是傳統市場還是新興市場,2017年行業對國際主要市場的對外貿易增速明顯高于2016年水平。均增幅分別達35.2%、19.8%、17.7%、18.5%和13.6%。
行業在國內各區域對外貿易表現各異
2017年,在國內區域布局中,我國五金行業完成對外出口額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山東、福建、河北、天津、遼寧和北京等地區,實現出口額均超過10億美金,合計完成出口額占全國95%以上,全部為我國東部及東北部地區;行業完成進口額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蘇、廣東、北京和山東等地區,實現進口額均超過10億美元,合計完成進口額占全國75.11%,全部為我國東部地區。由此可以看出,東部地區在我國五金行業進出口貿易中的地位穩定,全年行業的主要對外貿易額由東部地區完成,繼續保持了領先地位。
2017年,全行業在陜西、湖北、內蒙古、四川和河南幾地區完成的對外出口額增速較高,分別為110.62%、45.84%、44.25%、33.30%和30.52%;在貴州、西藏、安徽、廣西、山西、青海和河南幾地區完成的進口額增速較高,分別為389.64%、144.83%、57.42%、33.40%、33.35%、32.82%和31.70%,行業對外貿易額增速領先地區均為中、西部地區。但因增速降幅最高的地區也多集中在西部地區,所以西部地區的整體發展不均衡。相對而言,中部地區則表現出較好的成長性,區域地位有所提升。
“自貿區”建設逐步受到關注
“一帶一路”是我國探索全球市場機遇的一次重大嘗試。四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得到了來自“自貿區”、沿線國家互聯互通、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的各方面支撐,其中,“自貿區”已經成為當下最受人們關注的內容。
2017年,我國五金主要商品在自貿區實現出口總額260.89億美元,占行業總出口額的近四分之一,同比增長了8.15%。其中中國-東盟自貿區出口額為114.13億美元,占比10.92%,遠超其他自貿區。中國-秘魯自貿區、中國-瑞士自貿區與中國-冰島自貿區這三個地區增速相對較快,均超過20%。15個地區中,只有中國-新加坡自貿區、中國-巴基斯坦自貿區以及中國-哥斯達黎加自貿區出現出口負增長,但下降幅度都在5%以內。
而我國從這些自貿區全部進口的五金產品總額為53.20億美元,占五金行業總進口額的22.59%,超過五分之一,較同比增長了3.41%。14個地區中,一半以上進口額呈現正增長。其中,在中國-韓國自貿區的進口額最多,為19.22億美元,占比8.16%。中國-秘魯自貿區的進口額同比增長最多,為1308.15%。中國-澳門地區下降最多,超過70%。
“一帶一路”為行業經濟增長尋找新的增長動力
“一帶一路”地區占了世界絕大多數的人口,大多數都是發展中國家,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涵蓋了中亞、西亞、東南亞、南亞、北非和東非,輻射東亞及西歐的65個國家,這些國家與我國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互補性。2017年我國五金制品行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貿易總額為333.60億美元,占五金制品貿易總額的26.06%,同比增長8.57%。其中,出口額總計311.39億美元,占五金制品出口總額的29.80%,同比增長8.38%;進口額總計22.22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9.44%,同比增長11.32%。
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要出口的五金商品有閥門、釘類、門窗五金配件、絲和網、鎖具零件類、水龍頭、不銹鋼制烹飪炊具、淋浴房、管道連接件:鋼制、鎖具等;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要進口的五金商品有閥門、量具、釘類、零件類(閥門)、理發器具、不銹鋼制保溫杯及其器皿、零件類(小型電動工具)、鎖具、管道連接件:鋼制、剃須刀等。
在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貿易中,與越南、印度、俄羅斯聯邦、馬來西亞、阿聯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波蘭、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幾國完成的出口額相對較大,均超過10億美金,合計出口額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總出口額的68.67%,蒙古和老撾兩國出口額增長較快,分別為149.73%和148.31%;在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口貿易中,與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捷克、匈牙利、印度、波蘭、菲律賓、新加坡等國完成進口額相對較多,均過1以美元,進口額增長較快的是伊拉克和文萊兩國,分別為5313.33%和2203.30%。
通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合作,可以實現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推動中西部地區開放,推動東部地區產業升級,打通所有海上通道,這將為中國經濟增長尋找新的增長動力。我國五金行業也必將隨其得到較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