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舉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啟動評選。此屆中國專利獎更加突出工作導向,強調要堅持高質量發展的原則,將各省(區、市)專利總體質量狀況作為影響中國專利金獎按地域選取的重要因素之一,鼓勵和表彰為技術(設計)創新及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利權人和發明人(設計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往屆設置中國專利金獎和中國外觀設計金獎的基礎上,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評選首次設置中國專利銀獎和中國外觀設計銀獎。其中,中國專利金獎和中國專利銀獎從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中評選產生,中國專利金獎項目不超過20項,中國專利銀獎項目不超過60項;中國外觀設計金獎和中國外觀設計銀獎從外觀設計專利中評選產生,中國外觀設計金獎項目不超過5項,中國外觀設計銀獎項目不超過15項。
據悉,自1989年第一屆中國專利獎評選活動至今,已累計評選出近5000項創造質量高、運用效益好、保護能力強、管理水平高的專利項目。其中,第十九屆中國專利獎獲得金獎的25項相關產品或工程項目,從實施之日起到2016年底,新增銷售額939億元,新增利潤96億元,新增出口244億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知識產權報 記者 孫迪)
標題:中國知識產權國家戰略10年持續加碼 未來力度將前所未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明確提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這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
中國將保護知識產權上升為國家戰略已經十年。2008年,中國制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把保護知識產權提升為國家戰略。
如今邁入又一個十年,不同的是,中國保護知識產權將措施加碼、力度加強、范圍加大;相同的是,中國將繼續有效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始終堅持對國內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
即便如此,在近期中美貿易摩擦交鋒中,美國仍指責中國通過合資、股權限制和其他外商投資限制來強制美國企業轉讓技術,缺乏對其知識產權的保護。
“如果美國看不到,就是選擇性忽視,是為了其目的而污名化中國。”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中國每年要查處大量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件,懲罰力度一年比一年重,如今更是“空前重視”。
“中國強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是從博鰲突如其來的。”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研究員梅新育告訴中新社記者,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在中共十九大報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有提及。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是中國迫于外界壓力的選擇,而是中國產業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對自身的要求。梅新育認為,中國產業轉型升級要靠創新驅動,如果缺乏強有力的產權保護體系護航,中國很難完成這種升極。
數據顯示,中國正成為推動全球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2017年中國提交的PCT國際專利(專利申請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途徑遞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近5萬件,居全球第二;中國目前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占世界總量近四成,居全球首位。包括華為、中興、騰訊、百度等在內的大批科技企業已成為本行業全球創新的中堅力量。
如果沒有持續、大力度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中國不可能取得上述成績。
不僅于此,從知識產權平等保護角度,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都得到中國的平等保護。2017年,美國企業以獲得23679件中國專利授權居各國第二,美國高通公司成為2017年獲得中國專利權最多的外國企業。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表示,從政策導向來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一直是中國政府大力推動的重大改革事項。自2008年以來,中國已出臺大量配套改革措施,比如設立北京、上海、廣州等三大知識產權專門法院以及成立數十個知識產權法庭等。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今年中國將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完善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把違法成本顯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懾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知識產權。
可以看到,中國已經從行政、司法等多方面對知識產權和創新進行了保護。
“中國已經建立了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崔凡對記者表示,未來中國保護產權的力度會進一步加大。
“我們開放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綜合研究室主任羅雨澤表示,中國將繼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全面實施負面清單,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