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中國車市經歷了不少變化。由于國家“雙積分”政策即將實施,外資企業紛紛選擇與國內車企“閃婚”,比如大眾與江淮,福特與眾泰等。但最為重磅的消息是,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汽車”)、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汽車”)于12月1日在武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三方將在前瞻共性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聯合出海“走出去”、新商業模式等四大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這標志著中國汽車行業的“國家隊”開始全面合作,共同推動中國汽車市場發展。
規格
三大集團一把手齊亮相
之所以說此次三巨頭簽約是2017年最重磅的消息,原因在于無論是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還是長安汽車,都是國內車企集團巨頭,年銷量均以百萬級計算。從出席嘉賓來看,此次簽約均是企業一把手及高層管理人員,足見其重視程度。
在本次簽約儀式上,根據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在前瞻共性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聯合出海“走出去”、新商業模式等四大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合作。在前瞻共性技術創新領域,三家車企將參與組建智能網聯汽車國家創新中心。三方共同圍繞新能源、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等領域,對戰略性核心技術、平臺進行聯合投資、開發,并共享技術成果。其次,在汽車全價值鏈運營領域,三方將重點加強傳統整車平臺和動力總成等方面的協同,開展生產制造領域的合作,以及協同采購和物流領域的合作。在拓展海外市場方面,三方將積極踐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探索在海外產品、海外終端網絡資源、海外商業伙伴、海外制造資源、國際物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三方將共同探索新商業模式,加強汽車共享、出行服務、汽車產業新生態的前瞻性研究與合作,探討在金融領域的協同,共同謀劃參與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建設。
觀點
“雙積分”臨近,車企抱團取暖
三大汽車集團的合作引發業內討論。艾睿鉑投資咨詢公司負責人許謙分析稱,三方初期的發力點將是新能源。
相比上汽、北汽、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龍頭,三方在新能源技術領域布局力度不足。但伴隨著“雙積分”政策的落地,以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讓三方在壓力和利益的驅使下走到一起,以合作換市場,減少重復研究與開發,集中力量推出能落地的成熟新能源產品。
記者梳理發現,三大車企的新能源汽車在所有車型中所占銷售比例比較低,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也很低。一旦“雙積分”政策實施,三大車企很難有發展優勢。值得注意的是,長安汽車及中國一汽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等方面有市場銷售及推廣的經驗,或將促進和帶動中國一汽及東風汽車在自主產品方面的發展速度。
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分析,在政策、市場和競爭對手的多重壓力下,三方如何毫無保留地投入技術,開發出具有優勢的汽車平臺,以及如何使用這一新平臺,都是三位汽車巨頭所要考慮的。這也將全面考驗三大集團的管理能力。
鐘師同時表示,三大巨頭在前瞻共性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聯合出海“走出去”、新商業模式這四大領域的合作共贏,難度并不小。他告訴記者,在變速箱、發動機等通用技術上進行合作,共享研發成果的可行性較高,但打包在一起突圍海外市場,增加新商業業態則較難。“越離消費者近,就越直接和生產效益掛鉤。”鐘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