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進入8月,光伏設備行業上市公司紛紛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超6成企業業績預喜,多家公司凈利潤增長預計近1倍。與往年相比,今年光伏企業的“6·30定律”被打破,需求增長帶動多晶硅等產...
進入8月,光伏設備行業上市公司紛紛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超6成企業業績預喜,多家公司凈利潤增長預計近1倍。與往年相比,今年光伏企業的“6·30定律”被打破,需求增長帶動多晶硅等產品價格上漲,對中上游企業影響積極。 行業人士分析認為,領跑者計劃、扶貧項目的推進、分布式光伏市場的大幅增長將成為支撐光伏產業發展的三大有利因素,下半年光伏市場應該會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不會出現去年的斷崖式下跌。
申萬光伏設備行業中有20家相關企業,15家企業發布了業績預測,其中10家預計上半年凈利潤為正。中利集團(002309)預計中期業績大幅扭虧,凈利潤預計在3387萬~5081萬元之間,增幅達到200%。珈偉股份的業績增長幅度也預計在75.82%~104.44%之間,為2.1億~2.5億元。此外,中來股份、晶盛機電等業績增長幅度在70%~100%之間,另有太陽能、拓日新能、中環股份等多家公司業績預喜,并保持不錯的增長速度。
珈偉股份稱,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是公司去年收購完成的國源電力并表及光伏電站業務今年保持平穩增長,電站承包業務保持了較快的增長態勢,今年新開工項目和開工規模比去年同期保持了較快增長,收入和利潤水平也保持了同步增長的態勢。
中來股份表示,2017年半年度公司凈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背膜募投項目全部建成投產,產能釋放,銷售量大幅增加;此外公司的單晶雙面太陽能電池項目產能逐漸釋放,銷售逐步體現,已貢獻部分利潤。且公司收到了政府的補貼,非經常性損益有所增加。
整體而言,今年的光伏行業的市場好于去年。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受電價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上半年光伏發電市場規模快速擴大,新增光伏發電裝機2440萬千瓦,其中,光伏電站1729萬千瓦,同比減少16%;分布式光伏711萬千瓦,同比增長2.9倍。到6月底,全國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02億千瓦,其中,光伏電站8439萬千瓦,分布式光伏1743萬千瓦。
以往,每年的6月30日是光伏行業的“分水嶺”,這是國內普通光伏電站享受上年優惠電價的并網截止時間。企業紛紛趕在并網之前搶裝光伏電站,帶動了整個產業鏈,并對公司業績產生體現。而在6月30日之后因電價繼續下調,電站建設用的組件、配件等采購量也會被相應地削減,國內大部分的光伏公司會減產、停產。
而在今年4月以來,國內光伏產品的售價就一直呈現螺旋式的上漲現象。上周數據顯示,國內多晶硅價格小幅上漲。光伏行業的“6·30定律”在今年被打破。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分析認為,由于預判6月30日以后是淡季,部分多晶硅廠安排了檢修,導致多個企業不能滿負荷運營,這些都在短期內導致產品供應的緊缺,價格上漲。但這些其實都是短期因素。多晶硅價格上漲、供需失衡本質上還是源于需求的增加。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規劃,光伏項目未來四年在河北、山西、山東等21個省級地區的分年度集中式電站建設規模指標總計達54.5GW,光伏領跑者基地項目指標每年8GW,到2020年底累計并網裝機容量目標為128GW。與往年逐年發布總量目標相比,此次《意見》明確了未來4年的規模指標,打消了市場的顧慮。
興業證券研究報告稱,經過1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躋身光伏第一大國,產業鏈各環節占比達50%以上。面向全球市場的國內光伏制造商,將受益于全球光伏規模增長。整體來看,國內產能集聚疊加產業協同,企業強強聯合,具有成本優勢的龍頭企業將成為國際光伏的產業巨頭。而海外市場需求有望提前啟動,下半年光伏市場應該會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不會和去年一樣出現斷崖式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