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8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7月份的PPI和CPI數據,其中最受市場關注的是PPI數據,雖然同比增速已連續三個月持平,但是環比還是出現了0.2個百分點的增長。對于價格上漲的原因,接受...
8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7月份的PPI和CPI數據,其中最受市場關注的是PPI數據,雖然同比增速已連續三個月持平,但是環比還是出現了0.2個百分點的增長。對于價格上漲的原因,接受采訪的多位專家認為,與去產能政策的持續推進有關。得注意的是,雖然PPI環比轉正,但是,出廠價上漲幅度和購進價上漲幅度之間的“剪刀差”在縮小,這說明上游企業的盈利狀況會繼續改善。此外,上游六大行業對PPI上漲的推動仍然十分明顯,而下游的生活資料價格上漲幅度仍然較低,說明漲價向下游傳導不明顯。
導讀
下半年基數抬高將進一步壓低PPI增速。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7月PPI同比增速的持平,是去年7月相對較低基數前提下的“中場休息”,但9月之后隨著高基數效應的凸顯,PPI同比增速將出現進一步回落,年底PPI同比將大概率回落至2%水平。
7月份PPI同比上漲5.5%,漲幅連續3個月持平。環比來看,PPI增長0.2%,這是自3月份以來PPI環比增速首次轉為上升。
鋼鐵、有色等產品價格的上漲是PPI環比轉正的主要原因:7月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環比上漲了2.7%、1.5%,合計影響PPI上漲約0.3個百分點。
短期看,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向生活資料傳導不明顯。分析認為,上游生產資料價格上升主要是受去產能、環保限產等政策因素的影響,下游生活資料的需求較為平穩,并無明顯改善。
盡管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與出廠價格倒掛的現象依舊延續,但兩者的“剪刀差”已經連續3個月收窄,這意味著,盡管工業企業的盈利依然承壓,但情況正在改善。
六大行業占總漲幅80%
8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5.5%,環比上漲0.2%,后者是近四個月來首次由降轉升。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指出,PPI環比上升,主要受鋼材、有色金屬等產品價格上漲影響。
他表示,7月份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環比漲幅有所擴大,分別上漲2.7%和1.5%,合計影響PPI上漲約0.3個百分點。
同比來看,PPI增速已經連續三月錄得5.5%,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業,分別上漲32.3%、12.7%和10.9%;有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同比漲幅有所擴大,分別上漲27.5%和8.5%;此外,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同比上漲7.6%。上述六大行業合計影響PPI上漲約4.4個百分點,占總漲幅的80.0%。
繩國慶指出,在7月份5.5%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因素約為4.6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0.9個百分點。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工經所經濟師喬寶華表示,與6月相比,7月新漲價因素增加0.2個百分點,這是7月PPI結束持續多月的環比下降的重要原因。
喬寶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當前PPI的上漲,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密切相關,隨著鋼鐵、有色等行業去產能工作的深入推進,市場供需狀況明顯改善,鋼鐵、有色等產品價格明顯上漲,一定程度上帶動了PPI價格的上漲。此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也助推了PPI上漲。
在她看來,影響價格走勢的最根本因素還是市場供需狀況,當前鋼鐵、有色的需求面并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價格持續上漲缺乏進一步的支撐。
不過,生產資料漲價是PPI回升的主要原因。中國社科院工經所市場與投資研究室副主任江飛濤認為,“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以及環保壓力的加大,基礎建設投資的高位運行,生產資料價格仍將維持高位運行。但是由于去年基數的抬高,未來的同比數據可能會承壓。”
生產資料向生活資料傳導不明顯
連續多月來,生產資料出廠價的同比漲幅要大幅高于生活資料出廠價漲幅,7月數據依舊維持了這一趨勢,而且在環比上前者漲幅也開始高于后者:盡管4-6月份,生活資料價格的環比增速要高于生產資料,但7月生產資料環比增長了0.2%,而同期的生活資料卻環比持平。
江飛濤指出,生產資料出廠價增幅高于生活資料,意味著以下游行業為主的生活資料生產者面臨著更大的盈利壓力:一般而言,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意味著下游購進價格的上升,下游行業生產成本增加但是出售價格變化不大,就會降低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生產資料的漲價向生活資料傳導的跡象并不明顯。目前工業領域的漲價仍然維持著上游價格高企,中下游行業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較低,甚至是負增長的局面。
比如7月煤炭價格同比漲幅是32.3%,下游的電力行業同比價格是下降0.1%;鋼鐵、有色同比價格漲幅分別是12.4%、10.7%,下游的汽車行業7月出廠價格漲幅同比下降0.2%;紡織業出廠價同比上漲3.2%,下游的服飾業出廠價格僅僅上漲0.8%。
江飛濤提出,下游消費品的需求并沒有明顯上漲,而生產資料價格之所以上漲并不完全是需求回暖,其更重要的原因是,煤炭、鋼鐵和有色金屬行業在限產、環保和去產能等因素下出現的供給減量。
“需求方面,基礎設施建設確實也對上述產業帶來了較大的拉動,但基建需求對于價格的敏感度并不高。”他表示。
喬寶華則認為,上游價格上漲向下游傳導之所以不明顯主要是三方面原因:首先,價格從生產資料的成本端傳導到生活資料的產出端存在時滯;其次,生活資料需求相對比較穩定,對生活資料價格的拉動作用不顯著;其三是生活資料等下游行業競爭激烈,企業的定價權較弱,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的影響有很大一部分都在企業內部消化了。
中國社科院工經所工業運行研究室張航燕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期以來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PPIRM)與出廠價格存在明顯的倒掛現象,不過7月份的數據顯示,這種倒掛的剪刀差正在進一步縮小。
喬寶華表示,2016年11月以來,PPIRM同比漲幅持續高于PPI同比漲幅,且領先幅度在2017年4月達到2.6個百分點。不過截至7月PPIRM同比漲幅已連續4個月回落,且PPIRM同比漲幅與PPI同比漲幅的剪刀差也連續3個月收窄。
“這表明企業的利潤空間可能會有所改善;但由于當前剪刀差仍處于高位,企業盈利能力改善仍然有限。”她表示。
下半年PPI料將回落
未來的PPI走勢如何?江飛濤認為,盡管七月份煤炭、有色金屬價格依然上漲,但去年下半年的基數很高,同比數據上,未來PPI指數將不會有太大漲幅,而從環比數據來看,則取決于政策和宏觀經濟的波動。
江飛濤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增強供給體系的彈性、靈活性和質量,但由于管理難度較大,很多產業采取了限產、停產的方式,這直接導致供給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波動,如果對上述產業的環保等政策的執法更為彈性、透明,PPI的波動幅度將會相對平緩一些。
在他看來,由于政策的延續性,現行的環保、限產等措施仍將持續一段時間。“進入秋冬季節后,環保的壓力會更加顯著,上述產業的限產政策不會輕易取消,價格維持在高位的可能性較大。”
實際上,7月份基數的抬高抵消了部分PPI的同比增速:去年7月PPI環比0.2%,漲幅比前一個月上升0.4個百分點,基數有所上升,對今年7月PPI同比漲幅有一定抑制作用。
下半年基數抬高將進一步壓低PPI增速。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7月PPI同比增速的持平,是去年7月相對較低基數前提下的“中場休息”,但9月之后隨著高基數效應的凸顯,PPI同比增速將出現進一步回落,2017年年底PPI同比將大概率回落至2%水平。
他指出,2016年7月PPI環比增長0.2%,但2016年9-12月PPI環比分別為0.5%、0.7%、1.5%、1.6%,下半年的高基數將拖累PPI的同比增長。
在交行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看來,下半年PPI可能回落,但年內不會出現負增長。隨著投資放緩,對工業產品的需求可能走弱,不存在工業產品價格顯著上漲的基礎。
“去年下半年PPI持續上升形成高基數,今年下半年PPI翹尾因素快速回落,因而未來PPI漲幅可能下降。但PPI走勢趨穩,下降幅度不會太大,下半年PPI漲幅可能低于5%,但全年平均漲幅有望高于5%。”他說。
多位受訪對象表示,下半年的PPI將維持窄幅波動、小幅回落的趨勢,今年整體的PPI將走出持續五年的工業通縮,這有助于改善企業盈利狀況,增加企業投資信心,對于工業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的運行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