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1515hhhcom-四虎1515hh丶com-四虎1515hh海外永久免费-四虎1515hh海外永久免费在线-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日本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您好 歡迎來到磨料磨具網  | 免費注冊
遠發信息:磨料磨具行業的一站式媒體平臺磨料磨具行業的一站式媒體平臺
手機資訊手機資訊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制造業大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之道何在

關鍵詞 制造業|2017-07-25 09:39:24|來源 上海證券報
摘要 企業走向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趨勢,是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中國制造企業“走出去”,充分利用國際和國內兩類資源和兩個市場,不僅有利于企業結構調整與...
       企業走向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趨勢,是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中國制造企業“走出去”,充分利用國際和國內兩類資源和兩個市場,不僅有利于企業結構調整與新增長點培育,而且有利于國家發展;不僅是中國制造企業在國內產能過剩與市場飽和壓力下尋求新發展的突破口,也是中國“和平崛起”戰略中極為重要和關鍵的一環,是中國在全球化競爭中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在現代經濟中,品牌是產品的核心內容,品牌識別已取代產品識別成為消費者選擇產品的主要依據。品牌是一種戰略性資產,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品牌競爭力已經成為提升企業形象及增加企業盈利的關鍵所在。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已日益受到企業和政府的高度重視。
       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關鍵引擎,是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手段與核心載體,也是實現從跟跑向領跑轉變的前提。中國制造業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完成了前期的技術與資本積累,在一些技術領域已經成為國際領先者,具備了實現彎道超車、從技術跟跑者向技術領跑者轉變的扎實基礎。當然,要最終完成這一重大轉變,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堅持持續創新,尤其是關鍵領域的重大創新必不可少。
       □劉興國
       ■
       企業走向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趨勢,是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早期,基礎相對薄弱的中國制造企業,更多是為了滿足國內消費需求,但隨著市場的成熟與企業技術的進步,企業不得不開始將經營觸角逐漸伸向國際市場。中國制造企業“走出去”,充分利用國際和國內兩類資源和兩個市場,不僅有利于企業結構調整與新增長點培育,而且有利于國家發展;不僅是中國制造企業在國內產能過剩與市場飽和壓力下尋求新發展的突破口,也是中國“和平崛起”戰略中極為重要和關鍵的一環,是中國在全球化競爭中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在國家大力推動和企業自身利益驅動的共同作用下,我國制造企業的國際化經營迎來了加入WTO以來的持續快速發展,實現了對外投資從量到質的飛躍。已經茁壯成長起來的大國制造企業,不應繼續局限于國內市場的經營,必須樹立、拓展、強化國際視野,加快走出國門,積極經略全球市場;應努力構筑全球優勢,深度參與全球競爭,以全球資源服務全球用戶,推動企業持續做大做強,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杰出企業,將中國由制造大國建設成制造強國。
       推動制造企業深度參與國際化經營,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強國際化經營支持,另一方面更需要中國制造企業自身加強國際化經營能力建設。在國家層面,一是必須繼續堅定執行支持中國制造企業“走出去”的國家戰略,并逐步完善支持企業“走出去”的政策環境,強化國際化經營支撐體系建設,更好為中國制造企業國際化經營提供政策支持與服務。二是政府在國際交往活動中,應加強中國制造形象宣傳與塑造,主動為中國制造產品與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提供國家背書,并利用國際交往機會促進中國制造業向外輸出產品與資本,促進中國制造業進入當地市場。三是要加強對中國制造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監督與指導,確保中國制造企業安全穩妥地開展國際化經營,幫助降低國際化經營風險。
       面對全球化發展大趨勢,我國制造企業應當進一步強化國際視野與國際思維,將企業國際化布局上升到更為重要的戰略層面,持續加強自身國際化經營能力建設,加快國際化經營步伐,提升國際化經營收入與利潤占比,將更多中國制造企業打造成全球化企業。
       為此,一是企業領導人要進一步強化國際視野與國際思維,站在全球化視角來謀劃企業發展方向,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布局企業生產網點,配置企業經營要素與資源。
       二是要加強國際化經營人才培養與儲備,確保研發、營銷與管理人才都能夠具備國際化經營能力,勝任國際化經營崗位,并為國際化經營人才制定與之相適應的薪酬體系。
       三是進行國際化研發布局,根據本行業國際技術人才與研究機構分布情況,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創建全球化研發網絡,整合全球技術創新資源,打造全球開放創新平臺。
       四是積極開展對外投資,尤其是要契合當前“一帶一路”倡議,積極加強與沿線國家合作,在當地進行投資發展;要結合國際產能合作積極向外轉移產能,通過合作快速進入當地市場;要積極穩妥地開展國際并購,通過國際并購快速占有技術、經驗與市場。
       五是要加強國際整合能力建設,包括國際資源整合利用能力、國際市場協同發展整合能力,以及國際并購完成后的企業文化、技術、資產、人員等綜合整合能力的建設。
       六是要加強國際化經營風險管控能力建設,要加強國際化經營風險的預先調研與預測,提前制定風險應對方案,盡力避免或弱化國際化經營風險。目前國內已經有一大批優秀企業在國際化經營方面取得了成功經驗,值得其他企業總結與學習。
       ■
       在現代經濟中,品牌是產品的核心內容,品牌識別已取代產品識別成為消費者選擇產品的主要依據;品牌是一種戰略性資產,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品牌競爭力已經成為提升企業形象及增加企業贏利的關鍵所在。一個成功品牌的價值不僅在于品牌能夠保證將來的收入,增加顧客對公司產品的需求,更在于企業出現危機時能給予企業以支持,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已經日益受到企業和政府的高度重視。
       2009年,商務部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國際知名品牌培育工作的指導意見》;2011年工信部下發了《關于加快我國工業企業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2013年底,國務院國資委出臺了《關于加強中央企業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2016年6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提出設立“中國品牌日”;2017年5月2日,國務院同意自2017年起,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
       中國制造企業在國際知名品牌建設方面積極行動,并且取得了較好成效。2016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中,中航工業連續第五年入榜,品牌價值1118.56億元,名列第25位;品牌價值比2012年的598.67億增長了86.8%,排名提升了兩位。中國大型制造企業品牌在國際主要品牌排行榜中的進步也十分顯著。在Interbrand發布的2016年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排行榜中,有華為和聯想兩個中國制造品牌上榜;在2016年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榜上,有15個中國品牌上榜,其中包括華為等5個制造品牌。在由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發布的2016年《世界品牌500強》榜單,有36個中國品牌入選,其中制造業品牌有12個。在Brand Finance發布的“2017年度全球最具價值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國有55家企業上榜,其中華為等15家為制造企業。
       制造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石,政府要在中國制造業品牌建設中積極作為,為品牌建設打造良好政策與制度環境。
       一是制定并落實自主品牌建設國家戰略。應在國家層面出臺鼓勵民族自主品牌建設的文件,把自主品牌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以全面調動國家資源,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在我國制造業中打造500個國際知名品牌;確保實現習總書記“三個轉變”目標,“形成一批擁有國際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探索培育一批能與國際頂尖品牌相媲美的“中國制造”高端品牌。
       二是加強品牌、商標、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應及時研究品牌侵權案件中的新現象、新趨勢,加快完善與品牌建設有關的立法,切實堵住品牌保護的法律漏洞,不給不良企業提供任何可非法鉆營獲利的機會。尤其是要加強知識產權以及基于當前網絡技術的品牌延伸產品的立法保護,加大違法侵權懲罰力度,提高侵權打擊的法律震懾力。
       三是打造企業積極參與品牌建設的良好氛圍。應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宣傳方式,拓寬宣傳渠道,為推進商標品牌建設、增強商標運用和保護意識營造良好氛圍。
       四是在國際知名品牌打造過程中,積極為企業站臺,為企業品牌背書。
       五是強化外資并購活動中的產業安全審查,加強對民族知名制造品牌的保護,嚴防外資借助品牌并購惡意控制我國戰略資源,控制終端市場,進而摧垮我國民族產業。
       六是做好知名品牌的認證與管理,嚴格控制認證數量,加強認證后產品品質復查,確保“馳名商標”能夠真正反映產品品質。
       企業是品牌建設的主體,也是品牌效應的直接分享者。大型制造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品牌建設,因為企業在品牌建設上的投入與努力程度,直接影響著企業未來收入。因此,制造企業應多維度投入加強品牌建設。
       一是加大企業品牌建設投入,包括利用各類媒體進行品牌宣傳推廣,積極參加或支持社會公益活動,大力提升企業品牌的社會認知度,塑造良好社會形象。
       二是高度重視技術、品質、文化、售后服務等品牌支撐要素建設。努力加大創新投入,持續提升技術優勢,為打造強勢制造品牌提供有力支撐。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不斷追求卓越品質,以優質產品助力品牌價值提升。注重品牌文化的提煉與升華,以增強消費者的情感體驗。加強售后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品牌美譽度、忠誠度。
       三是突出品牌個性打造,構建品牌差異,鎖定個性化消費者。同時加強品牌維護,做好品牌宣傳,尤其是要加強中國品牌的海外營銷推廣。
       四是主動加強品牌保護,包括加強國內市場假冒、仿冒產品打擊工作,保護企業品牌不受非法侵害;合理利用國際商標注冊機制,積極開展品牌國際注冊,做好品牌延伸保護,避免企業商標及與品牌有關的其他衍生產品遭遇惡意搶注。
       五是積極探索品牌建設新路徑,利用新思維,借助移動互聯和社交媒體新工具,來創建品牌、發展品牌。
       ■
       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關鍵引擎,是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手段與核心載體,也是實現從跟跑向領跑轉變的前提。中國制造業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完成了前期的技術與資本積累,在不少技術領域已經成為國際領先者,具備了實現彎道超車、從技術跟跑者向技術領跑者轉變的扎實基礎。當然,要最終完成這一重大轉變,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堅持持續創新,尤其是關鍵領域的重大創新,必不可少。
       對企業來說,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轉變、謀未來。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多個方面,但企業投入最大、最為引人關注、最受政府部門重視的,最終能夠推動企業實現“涅槃”的,是技術創新。尤其是對制造企業來說,技術創新的意義更為重要,強大的技術創新實力,是制造企業構建持續競爭優勢的關鍵基礎,也是實現技術領跑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創新發展,在完善創新發展制度供給方面采取了諸多舉措。十八大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強調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方式,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率先發展;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自主創新。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印發了《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等文件,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及科技成果轉化提出了具體舉措和要求。相關政策舉措已經取得了較好成效,但仍有可進一步改進的空間。
       為更好促進制造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建議國家政策圍繞以下方面進行發力。
       一是圍繞關鍵技術、核心技術確立國家重大技術研發專項,并加強有關技術研發公共平臺建設,為整合全球創新資源突破關鍵技術與核心技術瓶頸提供便利。
       二是完善技術創新稅收優惠政策,擴大創新研發投入稅前加計抵扣范圍,提高稅前加計抵扣比例。
       三是優化國家財政創新研發投入分配方式,提高企業參與度,將更多公共研發支出以問題為導向向企業傾斜,尤其是要向自主創新傾斜和基礎研發傾斜,增加對引領式創新的支持,減少對模仿式創新的支持。
       四是加強公共研發支出的結果考核,促進研發效率提升與研發成果轉化,確保研發投入能帶來更多新產品或現有產品品質的提升。
       五是多渠道幫助企業降成本,提升制造企業盈利能力,增強制造企業技術創新投入能力。
       六是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和薪酬體系,鼓勵制造企業靈活聘用技術創新人才。
       七是加強技術交易體系建設,促進技術交易發展,便利企業創新成果價值實現。
       企業向技術領跑者躍進,加大研發投入勢在必行。目前我國企業在研發投入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已經是全國研發總支出中的絕對主體,尤其是大型企業,更是我國研發投入的關鍵力量所在。2015年,制造業企業500強的研發經費為5379.6億元,占全國研發投入的38.0%,占全部企業研發投入的49.4%,制造業大企業在全國研發投入中的地位十分關鍵。2000年以來,企業在全國研發總支出中的占比持續提升,2006年超過了70%,2015年更是提升到了77.4%。這一占比已經超過了美國。2013年美國研發總支出達4561億美元,其中企業研發投入達到3225億美元,占總支出的71%;2003年至2013年,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美研發總投入的比例均在68%-74%。但從研發投入總量與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指標看,我國企業與歐美先進企業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據統計,2016年我國所有制藥企業的研發投入,還不及世界上最大的一家制藥企業的研發經費。制造業企業500強研發強度雖然近幾年連續回升,但仍不及2008年以前,更是遠低于歐美先進制造企業5%以上的水平。
       進一步鼓勵中國制造企業加大創新投入,除了需要政府進一步完善制度供給之外,制造企業自身也必須采取具體行動。
       一是具備雄厚技術積累的大型制造企業必須確立技術領跑戰略,調整技術創新方向,加強基礎性研發與原創新研發投入力度。
       二是所有制造企業必須徹底轉變傳統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方式,堅持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必須糾正過去將創新作為企業利潤調節器的錯誤做法,始終堅持進行創新投入,尤其是在行業和整體經濟環境低迷時期,更應該通過加大創新投入,來構建技術優勢。從中長期看,至少需要將大型制造企業研發強度從當前的2%提高到4%以上,使企業研發投入初步達到接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水平。
       三是創新人才管理模式,強化創新激勵。要加大創新人才引進投入,在全球范圍內靈活引進創新人才。完善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與分享機制,提高創新人才分享比例,允許創新人才通過員工持股等方式參與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完善與拓寬創新人才晉升通道,提高研發創新人員薪酬標準。確保創新人才積極性得到有效激發,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四是樹立開放創新理念,搭建共享創新平臺,整合利用全球創新資源,提高創新資源產出效率。
       五是努力開源節流,努力增加企業利潤,夯實企業創新投入財力基礎。
       ■
       盡管6月2日,特朗普政府正式宣布退出了《巴黎氣候協議》,但對我國政府和企業來說都必須持續加強對人類賴以生存環境的嚴格保護,企業一切生產經營活動,都必須以盡可能少地污染環境為前提,進一步減少向環境中排放廢氣廢水廢渣等生產性廢棄物,應該成為企業對自身的必然要求;各級政府也要切實履行自身職責,督促企業嚴格遵守環保規定,絕不逾越環保紅線,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政府是環境保護的監守人,是推動企業自覺履行環保責任的關鍵外部力量。雖然社會公眾、新聞媒體、公益機構等都可以對企業遵守環保規定的情況進行監督,但顯然政府的監督管理責任更重,而且不可推卸;做好環境治理與管理,是政府公共管理職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各級政府部門來說,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倒逼制造企業尤其是大中型制造企業切實履行環保義務與責任。
       一是推動立法部門加快環境保護立法,尤其是要加快新型環境污染問題的探索研究,確保做到立法全覆蓋,不留立法死角;同時要提高環境違法處罰標準,加大企業環境違法成本,削弱企業環境違法動機。
       二是加強環境執法隊伍建設,積極探索組建綜合性的聯合執法隊伍,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同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切實做好大型制造企業遠程環境檢測監測,加大對企業環境違法行為與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打擊力度,以提高執法效率,增強執法震懾作用。
       三是加強環保法律與意識的宣傳教育,探索建立環境違法企業黑名單制度,并將環境違法責任人納入失信名單管理,提高企業領導人員守法經營意識。
       四是借鑒日、韓等國環境監管制度,探索在我國大型制造企業試點環境管理專員制度。
       制造業大企業應當在保護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據統計,工業源污染物排放占排放總量比重較高,工業領域是主要污染物減排的重點也是難點,工業企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排放量分別占全國污染物排放總量的90%、70%和85%左右。制造業是工業的主體部分,顯然在污染排放中有著關鍵影響;尤其是其中的大型制造企業,更是污染排放的核心責任主體。
       嚴守環保紅線,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抓住制造業大企業這個牛鼻子。大型制造企業自身也要強化擔當意識,自覺抓好企業污染治理工作,切實履行企業環境保護與治理責任。
       一是嚴格遵循環保法律法規,落實環評要求,確保企業生產制造過程符合環保規定,并確保企業環保設備及環保監測設施正常運行。
       二是發揮行業龍頭企業模范帶頭作用,積極響應工信部綠色生產與循環經濟倡議,主動進行制造設備升級改造,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實現與環境協同發展。
       三是主動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一方面要借助大型制造企業的資金與技術優勢,加大環保投入,強化環境技術研發,不斷提高企業環境治理能力,并通過制定嚴格企業標準,明確比國家強制執行標準更為嚴苛的環保要求,主動承擔更多環境保護與治理責任;另一方面是要利用企業對產業鏈與市場的掌控力,加強對制造環節上下游企業的指導,引領更多中小制造企業自覺履行環境保護與治理責任。
       ■
       一個公平、規范、有序的市場,是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良好市場秩序的建立,必須以所有企業共同遵守的市場規則為基礎,包括市場準入規則、市場競爭規則和自愿、平等、公平、誠實守信的市場交易規則。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市場規則從無到有,一直都在逐步完善之中。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目前尚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初級階段,對市場經濟現象及其規律的理解與把握并不深刻,包括市場規則在內,很多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與完善。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由于企業數量眾多,市場集中度普遍不高,再加上政府市場監管能力不足,導致企業之間的競爭往往趨向于無序化,惡性價格競爭等現象時有發生,不少行業假冒偽劣商品泛濫成災。此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遠未得到充分發揮,不公平競爭現象并不少見。顯然,完善市場秩序,政府和企業都還有很大的可作為空間。
       政府部門應在完善市場秩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政府不應該過多干預企業市場化行為,但并不表示政府在市場活動中就無所作為。政府部門以及行業協會組織天然地承擔著市場規則制定職責,并且有義務監督敦促企業遵循落實市場規則。
       一是加強假冒偽劣商品打擊力度,強化專利、品牌等知識產權維護,確保制造企業合法權益不受損害。
       二是要繼續深化去產能,有效化解當前制造業領域產能過剩壓力,引導供需平衡。
       三是切實加強社會信用建設,大力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尤其要加快建立完善企業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引導所有企業誠信經營,為廣大用戶提供優質制造產品。
       四是加強公平競爭審查,嚴格規制與避免優勢企業濫用市場優勢地位。
       五是深化國企改革,清除并購重組政策障礙與行政壁壘,積極推動產業集中度持續提升。
       六是深化行業協會改革,引導行業協會在產業規范發展中積極發揮作用。
       制造企業,尤其是大型制造企業應該在產業規范發展中積極作為。產業組織結構的持續優化,以及產業市場秩序的規范完善,都需要全行業企業的共同努力,其中大型制造企業更需在其中發揮引領作用。
       制造業龍頭企業應在如下幾個方面采取行動,以推進產業組織結構優化與市場秩序規范完善:
       一是加快推進并購重組,持續提升行業集中度,強化龍頭企業在行業和市場秩序規范完善中的影響力。
       二是依法合理利用自身優勢地位,形成行業內大中小企業穩定協同發展的非正式的產業組織機制,實現龍頭制造企業對產業內中小制造企業市場行為的規范約束。
       三是持續推進技術進步,不斷提升企業標準,加強產品品質管理,為中小制造企業指明技術發展方向,明確產品標準與品質要求。
       四是強化企業自律,嚴格遵循市場規則與行業規范,為中小制造企業發揮模范引領作用,同時積極配合政府與行業協會組織維護市場競爭秩序。
       (作者單位:中國企業聯合會)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磨料磨具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河南遠發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磨料磨具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磨料磨具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聯系電話:0371-67667020
鄭州玉發磨料集團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人禽交视频免费观看 | 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翘臀 |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宅宅宅影院在线观看 | 日本无吗免费一二区 | 国产高清自拍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 |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在线第3页 | 亚洲视频大全 | 91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91免费福利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实拍在线 | 国产福利99 | 婷婷综合久久 | 国产91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 久久99草 | 精品九九九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 | 91精品福利 | 国产swag在线| 亚洲图片欧美文学小说激情 | 精品久久九九 | 黄色avav| 91免费观看在线网址 | 中文字幕视频网站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 国产成人综合视频 | 免费观看视频成人国产 | 日本一区二区成人教育 | 久久狠狠第一麻豆婷婷天天 | 91精品久久久久 | 玖玖精品在线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日本 | 国产欧美国产精品第二区 | 日本zzzzwww大片免费 | 精品日本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美女视频黄的全免费视频网站 | 一色屋成人免费精品网站 | 色视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