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周四(6月1日)中國財新/Markit聯合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季調后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49.6,不及上月的50.3,為11個月來首次降至榮枯線下方,并創11個月...
周四(6月1日)中國財新/Markit聯合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季調后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49.6,不及上月的50.3,為11個月來首次降至榮枯線下方,并創11個月新低。財新/Markit的分項數據中,新訂單自上月的50.9降至50.3,亦為2016年6月以來低位。
其它分項數據中,新出口訂單指數保持擴張,但創年內低位;就業指數降至8個月低點,連續43個月處于收縮區間;產出預期指數則持平于前月觸及的年內低位。
與此同時,數據顯示采購庫存指數在上月短暫擴張后重新收縮,觸及4個月低位,部分受訪廠商因客戶需求減弱而加大力度降庫存。成品庫存指數則為5個月來首次擴張,受訪廠商的報告顯示,銷售相對疲軟,導致月內庫存重現上升。
數據表明中國兩大PMI先行指標5月走勢明顯背離。官方制造業PMI超預期持平于前月的51.2,而財新制造業則出現近1年來的首次收縮,產出、新訂單、價格等主要分項指數環比均下滑。與官方指標顯示的庫存改善不同,財新的采購和產成品庫存一減一增,反映出制造企業已不再積極補庫存。
財新智庫莫尼塔宏觀研究主管鐘正生表示,“中國制造業在5月壓力加大,經濟顯然已在向下軌道上。”
鐘正生指出,產出和新訂單分項指數都還在擴張區間,但均降至去年6月以來最低水平,投入和產出價格指數降至榮枯線下方,分別為2016年6月和2016年2月以來首次。與此同時,采購庫存重又下降,成品庫存回升,說明隨著庫存開始增多,企業已停止主動補庫存。
周三(5月31日)公布的中國5月官方制造業和非制造業PMI一平一升,略超市場預期。分項數據顯示供需面基本持穩,庫存形勢有所改善。尤為亮眼的是,在相關利好政策支持下,小企業PMI年內首次回到擴張區間并創下最近五年的最高值,中國經濟增長在經歷4月的沖高回落后,或短暫企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