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受投資增速企穩回升、市場需求總體平穩等外部因素影響,2016年我國建材主要產業以平穩的成績收官,建材產品價格和經濟效益環比略有回升,但仍處于低位。當前,建材行業處于總體趨穩態勢,但...
受投資增速企穩回升、市場需求總體平穩等外部因素影響,2016年我國建材主要產業以平穩的成績收官,建材產品價格和經濟效益環比略有回升,但仍處于低位。 當前,建材行業處于總體趨穩態勢,但行業經濟回升的基礎還較脆弱。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信息部預測,今年建材增速將很可能低于工業平均增速,處于低速增長階段。
生產保持中低速增長
2016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持宏觀環境穩定。8月份以后全國投資增速止跌回升,對于確保建材行業四季度市場傳統旺季提供了支撐,支撐著建材行業外部環境平穩。同時,行業自律、結構調整等因素發揮效應,行業內部運行基礎改善。據中國建材聯合會提供數據顯示,11月份建材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5.0%,比10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2016年前11個月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建材生產增速持續穩定。
2016年四季度以來,建材工業生產增速總體已基本穩定在中低速增長通道。10月份以后水泥制品、石材、磚瓦、建筑衛生陶瓷等建材產品扭轉下滑下行趨勢。技術玻璃、玻璃纖維和復合材料、防水材料、輕質和隔熱隔音材料基本穩定在中速增長。水泥產量增速趨于穩定,而平板玻璃產量在價格回升拉動下加速回升。
建材產品價格環比回升,同比下降幅度縮小。11月份建材產品平均出廠價格環比回升1.6%,同比回升2.6%,回升幅度比上月增加1.6個百分點。1~11月平均下降幅度從年初的4.2%縮小到1.9%。
目前,行業利潤呈現出恢復性增長態勢。2016年5月份以后水泥玻璃等建材主要產品價格的止跌回升,建材收入增速止跌趨穩,利潤從負增長轉為正增長。2016年前10個月規上建材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2萬億元,同比增長4.5%,增速比1~9月回升0.2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3%,增幅比1~9月提升0.7個百分點。
今年增速或低于工業平均值
進入2017年,宏觀市場環境基本平穩,為穩增長目標實現奠定了基礎。隨著全國投資增速的回升和召開十九大經濟運行環境進一步寬松的預期,建材工業有望在2017年繼續保持中低速平穩增長。水泥、平板玻璃產量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有望重回歷史最高水平。
供給側結構性矛盾制約行業運行質量回升,目前建材產品價格和經濟效益回升基礎仍然脆弱,產能嚴重過剩問題并沒有真正實質性的緩解。在需求微弱和過剩產能的壓力下,2016年建材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在上一年低水平上恢復增長,但并沒有恢復以前的正常水平。2017年,建材經濟效益持續穩定回升取決于目前仍然低水平的價格能否繼續回升,而價格回升的基礎在于新增產能能否得到抑制,過剩產能能否去除,行業自律能否持續控制產銷量過快回升。
中國建材聯合會表示,2016年全年規模以上企業建材主營業務收入5.2萬億元,同比增長4.7%,利潤總額3400億元,增長10.3%。全年水泥產量達到恢復超過上一年水平但低于前年水平,年增長率在2.5%,平板玻璃產量年增長率達到3%。2017年建材增速將很可能低于工業平均增速,處于低速增長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水泥、玻璃等建材傳統產業過剩,加工制品、高附加值等新興產業不足,是行業面臨困難的突出表現。自2016年5月以來,建材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下降,將在水泥、玻璃等過剩產業本已運行困難的情況下,更是加劇了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新型墻體屋面材料、技術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等建材產業鏈延伸產業結構調整的進展。繼銀行抽貸、融資渠道不足、供需失衡等造成的資金壓力,已經成為影響企業發展和轉型重要掣肘之后,固定資產投資的持續下降更是使行業運行情況面臨更多困難。
目前,平板玻璃產量增速繼續加快。平板玻璃出廠價格2016年4月份低位筑底反彈,行業經濟效益自2012年以來首次好轉。但隨之全國平板玻璃產量增速也加快,尤其是7、8兩月同比增速6.7%、6.9%,雖然9月份有所放緩,但10、11月當月產量同比增速再次加快到8.8%、7.1%,達到兩年來最高點。如果生產繼續加快,必將導致市場供需進一步失衡,價格跌勢難以有效遏制,當前來之不易的局面將會喪失,行業將再陷低迷。
四建議確保行業平穩運行
為確保建材行業平穩運行,中國建材聯合會建議:
一是政府部門和地方政府盡快出臺34號文件配套政策。針對34號文件的落實,建材行業應盡快出臺具體的實施措施和配套政策,特別是加強去產能措施。建議形成去產能部際聯系會議制度,設立去產能領導小組,進行去產能頂層設計,制定去產能總體方案,制定配套政策,并下達各地方政府去產能任務,并督促推動地方政府及環保質檢等部門等負責制定本地區具體去產能政策及配套措施。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建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下行。在繼續保持宏觀調控力度,穩定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的基礎上,要有針對性的培育目標市場,通過提升建筑設計規范和標準,有效擴大墻體材料、技術玻璃等既有利于綠色建筑發展又符合建材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的產業的應用市場,有效引導投資流向、增加投資規模,同時配套相對應的金融政策,對優勢產業和優質企業形成相對寬松的投融資環境,激活資本活力。
三是強化重點生產要素監控,統籌考量相關影響。2016年9月份以來,針對煤炭市場變化,國家發改委對煤炭限產政策進行了微調。但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0月份全國煤炭價格繼續攀升,對水泥、鋼鐵等用煤大戶形成用煤壓力,影響企業、行業效益的回復和平穩增長。因此希望政府部門能夠繼續加強市場監測,從工業穩增長全局考慮,適時適度調整煤炭產能釋放量,保證下游產業需求,建立客觀、穩定的市場供需關系,避免形成劇烈波動和沖擊。
四是落實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針對不同類型的建材企業,實施有獎有罰的金融政策。對違規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的企業實施停止貸款的政策;要防止金融機構對過剩行業“一刀切”現象,對化解過剩產能、實施兼并重組以及有前景、有效益的建材企業,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提出本地區內效益良好、并有兼并重組擴大規模意向的企業名單,通過工業管理部門提交給金融機構,作為金融機構審核項目貸款的重要依據。
目前,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超過房地產投資成為建材消費市場的主要拉動力。2017年,在“去庫存”改革任務下,房屋建筑市場短期內難以快速上升,基建項目工程對建材市場的支撐作用將進一步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