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鋁土礦,全球不缺,中國缺。伴隨國內氧化鋁產能的大規模釋放,我國鋁土礦進口規模迅速擴張,進口依存度大幅攀高。這對我國鋁工業安全構成嚴峻挑戰。合理謀劃布局我國鋁土礦供應源頭、科學規劃發...
鋁土礦,全球不缺,中國缺。伴隨國內氧化鋁產能的大規模釋放,我國鋁土礦進口規模迅速擴張,進口依存度大幅攀高。這對我國鋁工業安全構成嚴峻挑戰。合理謀劃布局我國鋁土礦供應源頭、科學規劃發展鋁上下游產業鏈,成為解決潛在危機的關鍵。
世界上已查明的鋁土礦儲量豐富、資源保證度高。2008年世界鋁土礦儲量為270億噸,較2000年增加20億噸,增幅為8%。其中,幾內亞(74億噸)、澳大利亞(58億噸)、越南(21億噸)、巴西(19億噸)、牙買加(20億噸)、印度(7.7億噸)和圭亞那(7億噸)的儲量居世界前七位,儲量合計約占世界總儲量的76.6%。資料顯示,2008年全球鋁土礦靜態保證年限達169年,在各種有色金屬中是最長的。
我國鋁土礦資源相對稀缺。截至2008年底,我國鋁土礦基礎儲量約為8.73億噸,僅占全球基礎儲量的2.3%。按照現有儲量及開采水平來看,國內鋁土礦僅能維持10年。鋁土礦資源保障面臨危機。
"十一五"期間,我國鋁土礦生產、消費、進口規模均有大幅增加,價格明顯上漲,需求規模的迅速大幅擴張對國內鋁土礦供應構成巨大壓力,進口依存度連續攀升,致使行業運行風險大增。
一、我國鋁土礦市場運行主要特點分析
(一)進口依賴度連續升高
(1)進口規模大,對外依存度高
近年來,我國鋁土礦進口量呈現連續快速增加之勢。2010年進口規模為3036萬噸,是2005年進口量的14.1倍,平均年增長率為53.4%。除 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進口量環比下降外,"十一五"內其他年份進口量均為環比增加,增幅最低者為2008年的10.7%,2006、2007兩年鋁土礦進口規模持續高速增長,環比增幅分別為348.0%和140.3%,創歷史以來最高增勢。2010年鋁土礦進口量明顯恢復,環比增加 53.1%,2011年1-7月份進口量累計同比增加44.42%至2464萬噸。
1998-2003年的5年間,我國鋁土礦勘查投入規模小,產出低。2004年開始,投入不斷增加,且增幅不斷擴大,有效促進了開采產能的擴張。但與同期氧化鋁產能擴張速度相比,顯著落后,導致鋁土礦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
2005年,我國鋁土礦進口依存度在10%左右,2006、2007年環比均擴大近20個百分點,2007年達47.7%;2008、2009兩年進口依存度有所下降,2009年最低為33%左右。2010年起再度擴大,2011年1-7月,平均值為47.90%,略高月2007年水平,創出歷史新高。
(2)進口來源異常集中
除進口規模龐大外,我國鋁土礦進口來源國異常集中,主要是印尼和澳大利亞,并有少量來自印度。2010年我國自印尼進口鋁土礦2292.7萬噸,占進口總量的76.2%;自澳大利亞進口658.7萬噸,占進口總量的21.9%,另外自印度進口量占比約1.7%。
(3)進口價格不斷升高
2005、2006年,我國鋁土礦進口均價在33美元/噸左右,2007年同比上漲34.3%至44.3美元/噸;2008年再度上漲44.1%至 66.9美元/噸,創歷史最高價,較2005年價格水平累計上漲92.4%。2009年受金融危機沖擊,價格急劇下跌,跌幅為38.5%,價格降至 39.2美元/噸,2010年起價格連續反彈,2010年全年同比上漲11.1%,2011年1-7月再度同比上漲3.6%,至45.2美元/噸。
(二)需求規模高位運行
2005年,我國氧化鋁產能僅有1030萬噸,占亞洲總產能的62.2%,全球總產能的14.8%;2006、2007兩年氧化鋁產能迅速擴張,年增幅分別為65.6%和56.6%,占亞洲及全球總產能的比例分別累計增加18.5和15.1個百分點;2008年以后,受經濟增長、行業調控政策等因素影響,產能增速有所放緩,2008-2010年的三年內產能分別環比增加27.7%、2.0%和18.5%,占亞洲、全球總產能的比例分別擴大至85.1% 和39.5%。2011年上半年陸續有約400萬噸氧化鋁產能建成,截至6月底,我國氧化鋁產能總量達4532萬噸,較2006年增加165.7%,占亞洲、全球總產能的比例分別為85.4%和41.3%,較2006年分別擴大12.5和19.6%個百分點。
從數據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間我國氧化鋁產能擴大了3倍之多,在亞洲市場的絕對主導地位進一步確立;全球氧化鋁產能逐漸向亞洲集中,亞洲產能擴張歸功于中國產能的急劇增加。
(三)國內供應能力、潛力有限
我國鋁土礦資源相對匱乏,靜態保證年限僅有10年,產能擴張不可持續,極度有限的資源早已不能支撐電解鋁行業的高速增長。
而且,我國鋁土礦質量較差,加工困難、耗能大的一水硬鋁石型礦石占全國總儲量的98%以上。在保有儲量中,一級礦石只占1.5%,二級礦石占17%,三級礦石)占11.3%,四級礦石占27.9%,五級礦石占18%,六級礦石占8.3%,七級礦石占1.5%,其余為品級不明的礦石。此外我國鋁土礦的另一個不利因素是適于露采的鋁土礦礦床不多,據統計只占全國總儲量的34%。
況且,近年來,我國鋁土礦開采量很大,采儲比在全球基本屬于最高水平,中國鋁礦資源儲量僅占世界的2.3%,年產量卻達到世界總產量的10%以上,資源過度開采情況嚴重,導致后期繼續大規模供應的能力不斷削減。
二、我國鋁土礦供應主要存在的風險
由于我國鋁土礦供應源頭高度集中,導致運行風險系數極大。
全球前七大鋁土礦資源豐富的國家儲量占全球的近八成,我國的鋁土礦貿易來源主要是印尼和澳大利亞,均存在高度集中的特點。這些主要供應國家有一絲"風吹草動"都會牽動我國鋁市神經。
近年來,印尼經濟增速加快,對本國資源的利用、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多次傳言要限制主要礦產資源出口。2011年1月1日起,印尼中央zf已從縣zf手中收回了礦產資源的審批權力,對鋁礦調控范圍及能力進一步增強,加劇了我國鋁土礦市場波動風險。
同時,大型跨國鋁業公司不斷利用資本、技術優勢,擴大海外投資,推行全球化資源戰略,加強對優質鋁土礦資源的控制度,力圖在全球范圍內壟斷、配置鋁土礦資源,謀取暴利。
如澳大利亞,雖然是世界上鋁土礦資源大國,但其資源的開采權和鋁土礦的產能、產量均被英美等國的跨國礦業公司控制。美國雖然國內鋁土礦資源相對貧乏,但是通過美鋁等跨國公司掌控了全球鋁土礦產能的25%,控制全球近1/3的產量。另外兩大鋁土礦大國--牙買加和巴西的鋁土礦資源也有四成以上被跨國公司控制。
跨國公司不斷通過兼并、收購等手段提升集中度,壟斷地位不斷抬升,對我國這種需要大量依賴進口的國家來講形成莫大威脅。
三、保障我國鋁土礦資源穩定供應的初步建議
(一)積極開展"走出去"戰略,逐步加大對海外資源的控制力度
為先行規避鋁土礦市場步入鐵礦石"后塵",陷入"受制于人"的困境,我國應廣泛鼓勵企業開展海外尋礦,加強投資行動。積極參與主要鋁土礦資源豐富國家的礦產投資開發,建設氧化鋁項目,參與新開采、冶煉等產能建設,通過參股等方式,加大資源控制力度,建立穩定的原材料來源基地。
(二)建立鋁土礦資源儲備機制,以備后患
針對重要戰略資源,都應設有相應的儲備機制。伴隨國內經濟的不斷增長,城鎮化建設日趨推進,對鋁資源的需求規模將會不斷增加,并將長期保持高位運行。因此,我國應設立鋁土礦、氧化鋁資源儲備基地,逢低買進并進行長期儲備,以防重大風險發生。
(三)規范國內鋁土礦資源勘探、開發行業,保證集約高效應用
我國鋁土礦資源近年來的勘探、開發力度不斷深入,但同時存在資源浪費、環境破壞等問題。為保證國內有限資源的可持續高效應用,zf部門應提高對該行業的管理水平,進行有秩序、規范合理的開采,提高回采率及各類伴生礦等資源的利用效率,有效保護土地,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
(四)限制氧化鋁產能的盲目擴張
2006、2007年的一波氧化鋁產能建設高a潮將我國的產能總規模迅速提高,并有過剩之嫌。在經歷金融危機沖擊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氧化鋁產能利用率整體不高,閑置規模較大,造成資源浪費嚴重。因此,在當前國內外市場需求水平之下,應暫緩對氧化鋁產能的投資規模,淘汰落后產能,加強對環保設備等方面的投入,進行"質"的提升,而不再是"量"的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