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7日在2016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給中國經濟再添信心。面對持續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李克強表示“中國的希望始終大于困難”,“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rd...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7日在2016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給中國經濟再添信心。面對持續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李克強表示“中國的希望始終大于困難”,“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同時“異軍突起的新動能必將撐起未來中國經濟的新天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在開幕式后對海外網表示,總理講話中對中國經濟困難的深入分析、解決困難的決心和信心讓他印象深刻。對于講話為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蘇開出的三劑“藥方”,他認為這將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且其中的結構性改革尤為重要,只有具備勇氣和能力進行改革的國家才能較快地走出經濟困境。
轉型力量如何加快積聚?
在中國經濟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的當前,新動能成為李克強講話的關鍵詞。“我們沒有搞大水漫灌的強刺激,而是創新宏觀調整方式,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著力培養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李克強相信,新動能“必將撐起未來中國經濟的新天地”。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管清友在接受海外網采訪時表示,新技術、新業態、新經濟在中國具備很好的發展前景。中國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多年累積的技術創新,此外,許多領域的簡政放權將釋放巨大活力。
他同時坦言,平穩度過新舊動能的轉換期也具備挑戰,目前新經濟尚不能彌補傳統經濟的下行壓力。鋼鐵、煤炭等需求顯著弱化的行業,存在產能過剩、債務增多、人員安置等問題,“陣痛”還需多項措施發力度過。
值得注意的是,“著力培養新動能”和“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在李克強的講話中得到同時強調。隆國強在接受海外網采訪時表示,這兩者并行不悖,并且能夠相互促進,傳統動能本身需要通過新技術等來改造和提升。
“釋放市場活力是加速積蓄新動能和提升傳統動能的關鍵。”隆國強表示,“包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在內的一系列措施都是著眼于此。”
世界經濟如何走出困境?
針對世界經濟在金融危機后復蘇不及預期的現狀,李克強27日的講話開出三劑“藥方”:積極實施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轉型升級,以及高效有序的全球治理。
專家認為,該“藥方”實屬“對癥下藥”。在世界經濟深層次矛盾不斷積累的情況下,結構性改革將是各國走出經濟低迷的必經之路。利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機遇,培育新動能、轉變發展方式也將成為趨勢。此外,面對貿易保護主義、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政策外溢效應,各國之間的宏觀政策協調必不可少。
結構性改革被認為尤其重要。隆國強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至今,世界各國普遍缺乏深層次的經濟改革,多數實行的還是相對容易的貨幣政策調整等方式,但如今的現實是,“不進行結構性改革,就無法解決阻礙經濟發展的矛盾和問題。最后你會發現,只有那些真正具備勇氣和能力進行結構性改革的國家才能較快地走出經濟困境。”
另一方面,在結構性改革的大方向下,各國面臨的任務不一。隆國強分析稱,對于中國而言,從短期來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是“三去一降一補”,中長期則有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設計。
“與中國相比,盡管美國、歐洲等成熟經濟體的改革空間相對較小,但依然存在改革空間,如解決高福利開支、高債務杠桿等問題。”管清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