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6.7%、6.3%、6.1%、5.9%,這是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趙揚對2016年中國經濟季度增速的預測,而2015年的四個季度經濟增速分別是:7.0%、7.0%、6.9%、6....
6.7%、6.3%、6.1%、5.9%,這是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趙揚對2016年中國經濟季度增速的預測,而2015年的四個季度經濟增速分別是:7.0%、7.0%、6.9%、6.8%。趙揚坦言,這樣的預測是偏低的,但他認為有兩個重要因素需要重視:一是在“新常態”之下,經濟仍處在尋底過程中;二是今年一季度的大量投資支撐了房地產的回升,投資增速由2015年的負增長躍至一季度的7%只是階段性的,宏觀政策接下來的調整也將更加聚焦于去庫存、去產能等緊迫任務,國企將成為下半年供給側改革的重點。
經濟仍在尋底 年內或雙降
經濟觀察報:二季度GDP增速能否維持在6.7%左右?
趙揚:今年四個季度的GDP增速可能是:6.7%、6.3%、6.1%、5.9%。實際上,今年3月野村將全年GDP增速上調至6.2%,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財政和貨幣投入的加碼,投資的增加最直接表現為一季度的房地產熱售。GDP增速6.2%的這個預測是偏低的,但經濟仍在尋底的過程中,今年經濟走勢會呈現逐步向下的趨勢。
經濟觀察報:為什么一季度回升的動力不可持續?房地產投資增速能否保持全年?
趙揚:簡單來說,依靠貨幣放松帶來的房地產投資回升難以持續。雖然一線城市房地產在供求方面是有擴張余地的,但一線城市在整體房地產投資中占的比重較小,大多數投資還是在三四線城市,而這些城市處于比較嚴重的供過于求的階段,所以房地產投資要保持一季度7%的增速是很難維持的。
目前,7%左右的地產投資增速,和去庫存是不匹配的。去庫存應該表現為,在建面積要有明顯下降,對應的房地產投資增速應該是負增長。所以,對于房地產行業來說,真正的去庫存要意味著,未來兩三年的房地產市場可能還是要面臨投資負增長。雖然上半年房地產投資超預期,但全年還會是-1%的增長,這也意味著明年和后年的下行壓力會更大。
經濟觀察報:經濟下行壓力不減的同時宏觀政策已經明顯發力,為了保持必要的經濟增速,宏觀政策是否會做出調整?
趙揚:宏觀政策確實面臨挑戰,要完成今年6.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那還需要實施“穩增長”措施。就貨幣政策來說,挑戰還是不小的。一季度M2增速13%左右,但與此同時銀行的總資產增速也是非常快的,其中一部分是政策性銀行的擴張,可視為準財政政策的擴張。
在“穩健”的貨幣政策框架之下,“穩健略偏寬松”的貨幣投放可能更多地體現在把資金價格維持在一個相對低的水平,“穩健”則體現在對流動性的數量有所控制,防止出現信貸增速或M2增速的過快擴張。因此,今年年內仍然有一次降息,并且還有三次降準。
從財政政策來看,擴張政策的執行力度上會繼續加大,在支出和赤字上都會有明顯表現。
經濟觀察報:您剛才提M2的變化很有意思,政策性資金的擴張對M2的影響有多大?這部分資金占整體M2的比例有多少?
趙揚:M2增速目前是13%,金融機構總資產增速在17%左右,去年政策性銀行資產擴張有接近3萬億元,占到M2的2%左右,今年可能是3%。
近期對M2增速擔憂的一個方面是,政策性貸款會擠占流動性。資金是否進實體經濟,這是一個老問題,我的看法是,資金沒有進入預期中的領域不等于資金沒有進入實體。就最近一個季度來看,如果資金沒進實體經濟,為什么房地產投資會回升這么多?房地產也是實體的一部分。所以,資金其實還是相當程度上進了實體經濟。一季度房地產投資增速從去年后幾個月的同比負增長,快速回升到7%左右。還有基礎設施建設,今年前幾個月累積增速20%左右。
關鍵是,錢進了實體經濟以后,GDP增速還是在下滑。這就是說,信貸擴張不帶來GDP增速擴張。我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固定資產投資的成本上升太快,土地成本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舉例來說,如果你買一塊地,在GDP項下的資本形成里面,土地不是當期的生產出來的產品,它不計入GDP,但在核算固定資產投資的時候,地價是固定資產投資需要支付的,相應的信貸融資也要覆蓋這部分固定資產投資的成本。簡單說就是,一塊地賣來賣去需要資金,銀行要放貸,但是不會增加一毛錢的GDP。因此,就會出現這樣的境況:投資在增加,GDP增速卻還是在下滑。
經濟觀察報:美元加息預期強烈,人民幣是否會快速貶值?
趙揚:在美元走強的背景下,央行希望人民幣保持相對穩定,即便是要釋放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也是會逐步釋放,而且會以一個比較平緩的節奏來釋放。
民間投資在消息領域空間大
經濟觀察報:5月底國務院派出的9個專項督查組督察投資落地情況,發現民間投資存在抽貸、成本高等四大問題,怎樣才能擴大民間投資?
趙揚: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投資的回報率低,風險又比較高,這些都導致了投資活動的放緩。民間投資下滑反映出,企業家缺少好的投資目標。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民間投資下滑,這是企業家理性的選擇。與民間投資下滑相比,國有企業投資是在逆勢上漲的,當然國有企業有一部分是承擔了政府逆周期操作的作用,因為要做基建投資——很多基礎設施投資是融資平臺企業也就是國有企業來做的。
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個大趨勢應該是釋放民營資本的投資空間,要給民營企業更多的投資空間。當前的經濟轉型就是要促進消費,降低投資在經濟中的占比,提高服務業的占比等,此外還需要積極創新、產業升級,這是宏觀角度的轉型。從微觀轉型的角度來看,應該形象地體現為“國退民進”。在消費、服務、創新等領域,民營經濟都具有比較優勢。換句話說,這些領域都是競爭性比較強的,不太適合國有企業,所以這些領域的“國退民進”其實跟中國經濟轉型的整體趨勢是一致的。
經濟觀察報:與以往相比,民間投資的主要領域是否發生變化?
趙揚:在固定資產投資中,50%是房地產和基建,30%是制造業,這也是民間投資的主要領域。從實際情況來看,民間投資的主要領域并沒有發生明顯變化。無論是房地產,還是屬于制造業的鋼鐵行業,這部分的投資需求都與房地產密切相關。
經濟觀察報:企業債務壓力日漸突出,銀行的不良率壓力也很大,這會影響到債轉股的推開速度?
趙揚:我覺得可以給債轉股稍微潑點冷水,但是也不是一棍子打死。債轉股有很多經驗可以借鑒,潑冷水也是有道理的。債轉股是一種解決不良資產存量的技術手段,但本身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不良資產的產生問題。如果不良資產產生的機制沒有通過改革去消除,那就算解決了一部分的存量不良資產,新的不良資產還會不停產生。
經濟觀察報:近期有部分鋼鐵企業開始復產,鋼鐵產量回升幅度會很大嗎?
趙揚:因為一季度房地產起來了,所以鋼鐵需求改善。同時,前期鋼鐵的庫存壓得也比較低。庫存上升,疊加終端需求的好轉,導致企業復產,這是個正常現象。但問題在于,房地產的終端需求改善到底能持續多久?目前7%的房地產投資增速是否能夠維持下去?房地產去庫存是趨勢,在建面積其實是要慢慢消化掉的,這意味著房地產投資增速還是要下來。所以如果房地產還得再經歷兩三年的熬冬的話,鋼鐵行業也是如此。近期一些鋼鐵企業的復產,可能是個短期現象。
去產能本質上是要提高產能利用率。提高產品利用率有兩方面,一方面刺激需求,去年各地相繼松綁購房政策就是在擴張需求;另一方面就是供給改革,典型的就是壓縮產能,這兩方面都要做。
經濟觀察報:新一輪的清理僵尸企業、鋼鐵去產能已經加碼,產能到底該怎么去?
趙揚:“三去、一降、一補”是今年的主要任務,也是供給側改革的重點。現實中看到,杠桿、債務、以及產能這幾個方面都與國企有密切關系。看杠桿率,比較高的是國有企業;看產能利用率,過剩比較嚴重的是國有企業;看債務成本,債務負擔較重的也是國有企業。補短板,其實主要是一些消費領域以及服務業的短板,而這些領域都不是國有企業所擅長的一些領域。所以,無論是去杠桿、去產能還是補短板,最終都要依靠改革來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