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去年12月至今,我國已有多家造船企業破產。今年3月,泰州最大的民營造船企業東方重工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同月,中國最大的外資造船企業STX(大連)造船被法院裁定破產清算,債務規模2...
自去年12月至今,我國已有多家造船企業破產。今年3月,泰州最大的民營造船企業東方重工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同月,中國最大的外資造船企業STX(大連)造船被法院裁定破產清算,債務規模240億元。今年4月,溫州最大的民營造船企業莊吉船業宣布破產重整。今年5月,浙江知名的民營造船企業正和造船也向法院提出了重整申請,造船企業破產數量陡增。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自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第一次失去新接訂單量全球第一的地位。接單難背后,一方面是航運低迷、需求不足、產能過剩,國內外市場競爭激烈;另一方面是我國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船舶制造能力低。
我國造船業國產設備裝船率已下降到不足1/3,產能嚴重過剩。2013年10月,《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中,將船舶行業與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列為產能嚴重過剩行業。
南通中遠船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莊建軍對記者表示,現在船企倒閉潮很厲害,尤其是民營船廠,目前全球造船能力過剩的問題十分突出,每年的新增訂單在5000萬載重噸左右,而實際的造船能力在1億載重噸,預計將有約40%的船企會被淘汰。
與日本和韓國船企相比,今年中國船企在經營接單上受到的影響最大,未來幾年的生產任務將明顯不足。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新 船市場較為低迷,在超大型集裝箱船和油船訂單上,韓國船企憑借技術優勢承接大量訂單,在散貨船訂單上,日本船廠借本幣貶值的機遇和我國搶奪訂單,面對日韓 企業的強勢競爭,我國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工作任重道遠。
浙江造船工程學會副理事長陳達西日前表示,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成為世界第一大造船國,產能占世界的1/3左右,其成為世界頭號造船強國用了大概20 年左右的時間。而我國造船業在近幾年快速崛起,其高峰時期,光造船廠就超過幾千家,目前我國造船行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增長過快導致的產能過剩。
技術含量低也成為船企被淘汰的原因之一。陳達西指出,我國過去幾年雖然是世界第一大造船國,但是生產主要以干散貨船為主,這是航運使用的最基本貨船, 技術含量低,很容易受到航運業變化影響。像LNG船這種技術難度高、新型環保的運輸船,近年來訂單一直增長較快,但是我國占有量卻比較少。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高級顧問王錦連對《經濟參考報》記者稱,當前造船業遭遇寒冬,由于新承接船舶訂單已連續10個月低于造船完工量,致使手持船舶訂單加速下降,行業兩極分化顯現,后年才是真正考驗我國造船業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