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記者從中國質量協會獲悉,2015年第四期質量標桿經驗學習交流活動日前在山東省淄博市舉行。構建質量強國磚石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沙南生出席活動時指出,質量是建設制造強國的生命線,...
記者從中國質量協會獲悉,2015年第四期質量標桿經驗學習交流活動日前在山東省淄博市舉行。 構建質量強國磚石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沙南生出席活動時指出,質量是建設制造強國的生命線,“質量標桿”就是構建質量強國的磚石,每一項典型經驗都將成為推動建設制造強國的中堅力量。獲得“質量標桿”的企業要時刻牢記推廣和交流的責任,在不涉及企業商業秘密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與其他企業開展多方面的對標及交流。同時,獲得質量標桿的企業要繼續在質量管理、品牌培育、“互聯網+”應用技術等方面加強改進創新,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提升實踐經驗的理論基礎,形成企業特色,甚至形成中國特色的管理方法(技術),向社會、向國際推廣展示,提升我國企業質量品牌形象,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沙南生指出,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要形成更為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這是我們正確認識“互聯網+”的出發點。“互聯網+”是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創新要素”的“社會新形態”,要把握互聯網的“創新要素”特征,就是要以互聯網應用為基礎,實施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品牌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沙南生認為,商業的最終目的是把產品和服務出售給客戶,“互聯網+”就是要求企業認真思考并應對如何運用互聯網提升產品質量和經營效率、如何提高客戶忠誠度以及如何實施商業模式的創新,最后形成“社會新形態”,就是要改變以產品為向導的思維方式和經營目標,適應新的市場環境,促進企業向以客戶為導向的轉型。
鼓勵標桿企業“走出去”
沙南生表示,針對“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實施工業強基工程,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支持企業瞄準國際同行業標桿推進技術改造”的要求,下一步,工信部將結合《中國制造2025》中對質量品牌建設的要求和任務部署,與中國質量協會等技術支撐單位共同研究,如何鼓勵國內優秀的標桿企業“走出去”,積極與國外企業開展對標、交流等活動;研究如何將國外典型標桿企業“請進來”,把先進的管理理念、方法、典型經驗與國內的企業進行分享,帶動標桿企業進一步提升;研究如何推動質量標桿與國際先進標桿接軌,在發揮質量標桿的示范效應的同時提升標桿企業國際、國內影響力。
中國質量協會副秘書長段一泓對于學習質量標桿的企業總結了三個要點。一是要明確目標,以提升自身管理水平、追趕標桿為目標;二是要借鑒方法,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在對標的過程中,學習或創新工作理念路徑或工作方法;三是制定行動計劃,要把針對標桿學習的目標制定為具體的行動計劃,扎實改進、見到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