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CIMT2015)于4月20-25日在北京舉行,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的1554家展商參加了這次盛會。這次展會是在沸沸揚揚的工業革命浪潮聲中舉行的,網絡時...
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CIMT2015)于4月20-25日在北京舉行,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的1554家展商參加了這次盛會。 這次展會是在沸沸揚揚的工業革命浪潮聲中舉行的,網絡時代對機床發展之路的影響忽隱忽現有所體現:同時這次展會又是在國際制造業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舉行的,然而展會面積與觀眾人次卻同比增長4%和9.35%,這說明作為制造業脊梁的機床工業,其地位是難以撼動的,因此大家對市場要有信心,機床發展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加工中心當然是展會的重頭戲,這次共展出220臺,其中立式102臺,臥式48臺,龍門28臺。值得欣慰的是,國內展品的檔次大有提高,五軸加工中心比比皆是,甚至許多機床的外觀造型也和進口機床難分伯仲。
一、機床發展必須依托先進制造技術
機床要發展,必須依托先進制造技術。當今先進制造技術主要包括:智能制造、微納制造、生物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等,有這些技術的廣泛應用,也為展會內容增色添彩。
1、網絡制造
國際三大機床巨頭,異曲同工開發出網絡時代的機床控制新系統,無疑是本屆展會的一大看點。
(1)DMG MORI的CELOS®
![](http://www.idacn.org/photo/2015/08-31/prq201508310905555929.jpg)
(2)沈陽機床的i5
i5數控系統是由沈陽機床集團自主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化數控系統。該數控系統集成了運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為用戶提供操作簡單、兼容性強、可靠性高的智能化數控產品。
基于“服務于機床全生命周期”的設計理念,i5數控系統圍繞以下四個方面開發了諸多智能化功能:即操作便捷、編程便捷、維護便捷及管理便捷。此外,i5數控系統實現了傳統機床與互聯網的連接,具有強大的數據挖掘能力,可實現與WIS(車間生產管理系統)和i平臺的無縫對接,將機床信息實時傳輸給上層服務器,使車間信息化和設備管理變得十分容易。
(3)MAZAK的SMOOTH TECNOLYGE
馬扎克(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慶富先生在本屆展會CEO國際論壇圓桌討論時說,Smooth X是山崎公司近期發展的主打產品。Smooth順暢加工技術通過實現更短的加工周期和極其便捷的操作,致力提高用戶的生產效率。
這個第七代的Mazatrol數控系統,主要涵蓋了五軸復合加工技術,高速、高精度技術,智能化技術,網絡技術,自動化柔性生產線,環境保護及人體工程設計等七個方面,使機床的控制技術幾乎達到至臻至美。
![](http://www.idacn.org/photo/2015/08-31/vdj201508310906328777.jpg)
智能制造是機床創新驅動的重點之一,展會中的相關介紹也是令人目不暇接。
(1)日本MAZAK的智能制造包括裝備、生產、管理、服務以及產品等五個方面,就產品而言,機床配備了針對加工熱變位、切削震動、機床干涉、主軸監測、維護保養、工作臺動態平衡性及語音導航等7項智能化功能,可以自行監控機床運轉狀態,并進行自主反饋從而大幅度提高機床運行效率及安全性,同時也可降低對于高技術操作人員的依賴。經過10年的發展,目前馬扎克機床的智能化功能已經從最初的7種,擴展到了現在的12種,可以說是真正地將機床帶入了智能化時代。
(2)日本牧野的智能加工,主要體現在軟件控制上面。FF/cam軟件,配合在展出機床中一起使用。該軟件的FF加工方法,能制作高精度順滑的刀路,良好的NC數據保證了機床穩定的切削力及載荷。因此能使機床充分發揮出極限性能。MPmax軟件能讓機床生產率達到最大化,并且可隨時看到機床實時加工操作狀況,及時獲得管理數據。STLCAM是多面體模型軟件,追求的是最真實的質感,能運算高達8GB的STL數據文件。
(3)瑞士GF公司在現場觀眾陣陣驚嘆聲中表演主軸撞擊試驗,一臺配置20000r/min電主軸的MIKRON HPM 800U高性能五軸聯動加工中心,主軸夾持直徑80mm面銑刀在低速旋轉時以12m/min的進給速度撞向工件,在撞擊之后動平衡與被撞之前還保持在同一個精度區間,彰顯了主軸的防撞保護功能,而關鍵是他們開發了MSP軟件,MSP能夠使主軸恢復到理想精度。
(4)大隈推出的五軸調和功能也是一種典型的智能技術。在五軸聯動加工中心中,當加工異形曲面時,瞬時旋轉軸與直線軸的相對位置變化,難免對精度產生影響,比如旋轉軸與直線軸的中心偏差,旋轉軸與直線軸的垂直度偏差等。大隈開發五軸調和系統是希望能夠長久保持好精度,其原理是用一個基準球,然后用紅寶石探頭進行測量,通過機床的智能化系統,對上述這些精度誤差進行自動補償。
![](http://www.idacn.org/photo/2015/08-31/oqw201508310907373530.jpg)
3、理化加工
金屬切削機床,傳統的理念就是用機械加工方式對金屬零件進行加工。然而在當今新工業革命時代中,利用物理與化學原理對金屬零件進行加工也層出不窮,展會上也可見一斑。
![](http://www.idacn.org/photo/2015/08-31/ogg201508310907582250.jpg)
瑞士Starrag集團介紹了用微鍛技術對葉片進行精加工。通常,葉片在常規銑加工后,表面會留下波浪線,后續需要采用振動光飾和噴丸強化等工藝。而今采用集成的微鍛技術,葉片在銑加工后直接在銑削加工中心上進行微鍛工藝,可以取代后續的振動光飾和噴丸強化工藝,從而省去這兩種工藝設備,實現葉片加工后直接用于裝配。
(2)EMAG(埃馬克)化學加工
電化學加工的原理是:工件作為陽極,刀具作為陰極,在這兩種電極之間電解液流動溶解工件上的金屬離子。不同的工件輪廓、環形通道、直槽以及環形槽都無需接觸工件即可形成,且精度高,刀具磨損小。EMAG公司的該技術,主要是應用于飛機發動機核心零部件的生產和制造。
![](http://www.idacn.org/photo/2015/08-31/okh201508310909284460.jpg)
多年前,美國MAG研究一種液氮冷卻切削加工,在-320°C情況下,對零件進行切削。而今瑞士Starrag公司用液態CO2進行冷凍切削并成功應用于加工中心LX051上,取得了成功突破。在切削時刀具的切削溫度從160°C降至40°C,切削速度從320m/min提高到400m/min,既減少刀具磨損,也延長了刀具壽命。
(4)激光制網紋
利用激光束對零件進行金切或成形加工在展會上已是屢見不鮮的事,但GF公司的激光網紋加工卻頗具特色。
當今不少手機、電腦、家電及汽車內飾件等,其表面往往有一層細微網紋,由模具加工而成。這次GF展出的Laser系列5軸激光加工機床,采用激光燒蝕技術,可細致逼真地還原紋理細節。用戶只需提供設計的紋理圖片,它就能實現從想法到最終產品的全數字化工藝過程。
4、新材料應用
當今在航天航空及汽車制造領域,正熱火朝天地研究輕量化課題,其核心就是新材料的應用,機床行業也不例外。
![](http://www.idacn.org/photo/2015/08-31/csf201508310910069263.png)
這種輕量化改進結果,使得該系列產品既節能,又提高進給速度,并且最大限度地減少加工時產生的震動,從而提升產品的表面粗糙度,精度能控制在5µ以內。
![](http://www.idacn.org/photo/2015/08-31/scr201508310910182031.jpg)
此舉當然引起大家好奇,因為該機其實很平常。但床身采用人造花崗巖,證明了其高剛性、高抗振性及抗熱變形性能。值此可以斷言,無論從質量或者環保角度來看,以人造花崗巖取代鑄鐵勢必越來越廣泛。
二、初露端倪的自動化智能工廠之路
進入新世紀后,人類已邁入新工業革命時代。作為制造業脊梁的機床工具產業,當今的競爭己不局限于單機的競爭,也不停留在成套成線的集成形式,兩化融合的自動化智能工廠才是今后發展趨向。
智能工廠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與制造技術交叉融合,以客戶產品數據、優化的制造工藝流程、協調的生產制造設備為核心,以數字化產品設計、生產流程管理與調度、數字化智能化制造設備與生產線、自動化的物料配送裝置為重點的系統集成,實現面向產品設計、成型、加工、裝配、檢測、設備安全保障、服務等各環節動態優化與整合,旨在高效、優質、清潔、安全、敏捷地制造產品和服務用戶的一種新的制造模式。
在W1館的GF展臺,展示了一條為精密模具量身定制的自動化生產線。由一臺機器人Transformer與高速銑削加工中心、精密數控電火花成形機和一臺測量機組成。這條自動化生產線配有4m長的導軌、20工位的工件庫和40工位的電極庫,還配有自動化車間管理軟件,約可承重200kg。擁有這條自動化生產線,可實現24小時加工,幫客戶提升生產力高達280%。
![](http://www.idacn.org/photo/2015/08-31/fjl201508310910433770.jpg)
此外,上海機床廠也為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汽車發動機曲軸生產線度身打造了MK8220/SD雙砂輪架數控切點跟蹤曲軸磨床生產線,能在一次裝夾下用兩個砂輪架同時磨削曲軸主軸頸和連桿頸,不僅滿足了汽車發動機曲軸精密加工要求,還為汽車發動機曲軸生產線磨削進一步實現自動化與智能化打開了空間,奠定了基礎。
三、層出不窮的機床結構創新
專業觀眾參觀展覽會,大都如饑似渴地想了解些結構創新,這也是展會顯示實力之處,CIMT2015當然不乏靚點。
1、DMG的增材制造
引人注目的DMG MORI集團LASERTEC 65 3D,是典型的增材制造機床,然而不是3D打印,因為這是一臺全功能5軸數控銑床上融入了增材式激光堆焊技術。
![](http://www.idacn.org/photo/2015/08-31/xvc201508310911215637.jpg)
2、不斷改進的Z3銑頭
這次DS公司展出的Z3銑頭,在臥式的三桿并聯銑頭上加了個立銑頭,從而使加工范圍更大了。
![](http://www.idacn.org/photo/2015/08-31/gfo201508310911398272.jpg)
3、新穎的并聯機構
這次瑞士館威力銘·馬科黛爾展臺可謂人頭攢動,觀眾對701S這臺稱得上微納級的機床十分感興趣。
![](http://www.idacn.org/photo/2015/08-31/fln201508310912221449.jpg)
結束語
中國機床工業,已走過了近百年的歷程。我們欣慰地看到,在這段歷史進程中,我們從原來的落后弱小變成了機床制造大國。展望未來,中國機床由大轉強稱雄世界,應該不需要再等百年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