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記者隨國土資源部、江西省國土資源廳環建負責人到江西景德鎮市高嶺土礦考查高嶺礦山公園開發建設情況,并現場采訪了來此檢查工作的國土資源部環境司副司長陶慶法。在環境司工作多年的陶慶...
日前,記者隨國土資源部、江西省國土資源廳環建負責人到江西景德鎮市高嶺土礦考查高嶺礦山公園開發建設情況,并現場采訪了來此檢查工作的國土資源部環境司副司長陶慶法。在環境司工作多年的陶慶法對高嶺礦山公園情有獨鐘,提起它便侃侃而談。 高嶺土礦是世界瑰寶
陶慶法說,坐落在江西瓷都景德鎮市東北部浮梁縣瑤里鎮高嶺村的高嶺古礦是世界瓷土的發源地,全世界只此一處,獨一無二。它聞名于世主要和陶瓷產品的研制發展密切相關。這里盛產的高嶺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黏結性、燒結性及燒后潔白等獨特性。高嶺土在宋代開始被發現和發掘,由古代陶瓷藝人將其引入瓷胎后,發明了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制胎法,由此引發了景德鎮制瓷原料與工藝的重大革命,使陶瓷產品出現了質的飛躍,瓷器的質量和工藝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世界商貿的珍品,由此奠定了景德鎮享譽世界的瓷都地位。
“二元”配方制胎法這項重大科學技術成果最早被傳播到國外是在1712年,一個法國傳教士昂特雷克萊向歐洲披露了高嶺土制瓷的“秘密”。從此,這項技術大大推動了歐亞乃至世界制瓷原料與工藝的進步。高嶺土的發現和使用從宋代開始持續至20世紀60年代,開采歷經800年,它為中國和世界瓷器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高嶺古礦由此名揚海內外。
據史料考證,在1869年,德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希霍芬來高嶺考察,后來在他的著作中,對高嶺土作了詳細介紹,并用“高嶺”的音譯創造了一個新的英文單詞 ——Kaolin,成為世界china(瓷器)第一山,高嶺土從此也成為國際粘土礦物學的專用術語和世界制瓷黏土的通用名稱。高嶺作為高嶺土和高嶺石礦物的命名地,是我國第一個以世界通用的礦物來命名的地方。
正是作為高嶺土命名地的這么一個特殊身份,多年來有眾多國內外學者及友人慕名而來。他們在參觀考察后對礦物遺跡嘆為觀止,對高嶺為世界瓷器的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給予了極高評價,認為如果沒有高嶺土,就沒有令世界嘆為觀止的近代精美瓷器及其制作工藝,高嶺也不可能成為陶瓷界心目中的圣地。有的外國學者甚至對高嶺表示敬仰,跪在遺址旁邊進行朝拜。可見,推進人類生產生活發展的高嶺及高嶺土在人們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它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人們是不會忘記它的。
保護開發高嶺古礦勢在必行
陶慶法說,雖然在國際陶瓷界名氣很大,但是高嶺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文物遺跡沒有得到很好地保護。古礦坑、礦硐、水運碼頭、古街和古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人為損害和自然界的破壞,一件活生生的國寶處于荒蕪狀態,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價值。直到2005年,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高嶺成功申辦成為國家礦山公園。從此,高嶺古礦枯木逢春,以弘揚悠久的中華礦業文化和陶瓷文化為宗旨,促進資源枯竭型礦山的經濟轉型,加強礦山遺跡資源的保護開發建設的各項工作才逐步走向正軌。
在高嶺礦遺址現場,記者看到,有大量的高嶺土礦殘體、古尾礦堆、古采坑、古采硐、古洗選池、運礦古道、古碼頭、古亭、古橋和古文獻、古瓷器等遺跡,形成了反映當時采、選、運、銷一條龍,體系完整的古礦址、古商埠、古村落三位一體的綜合景觀。尤其是在高嶺山下的東埠古街,記者走在殘碎的石板古街上,置身古碼頭、古村寨中,聯想高嶺古礦800多年開發留下的珍貴遺跡,更從心底感受到其極高的觀賞和科學研究價值。
陶慶法說,高嶺采礦區是礦山公園的核心區,是古礦遺址聚集點。其中,對尾砂堆、淘洗坑、露天開采遺址、坑采遺跡、礦工工棚、古道、路亭、高嶺土礦脈等礦業景觀在保護的基礎上要加以突出展示,同時要注重資源和環境的保護。對于高嶺礦山公園來說,由于礦山開采歷史久,大量的尾砂堆經過漫長的自然演變已經發育了腐殖質層,其中年代最久的尾砂堆上已經生長了茂密的馬尾松等喬木。這些植被與風化殼土質上生長的植被難分差異,年代稍近的尾砂堆上的植被則以灌木為主,再新尾砂堆以草質生長為主。礦山公園生態環境恢復較好,應在此基礎上完善礦山公園的生態系統。
陶慶法向記者介紹,要根據高嶺—東埠—景德鎮的礦業生產體系和高嶺土—瓷器—器行四海的礦業文化脈絡,設計礦山公園博物館,以展示高嶺土在世界陶瓷發展史上的劃時代意義、豐富的礦業科普內容和精美的文化產品,充分展示高嶺國家礦山公園的內涵。
讓高嶺古礦告訴世界
陶慶法說,經過兩年多的開發建設,高嶺國家礦山公園已初具規模。以礦山遺跡資源的有效開發和保護為目的,結合周邊的生態資源特點,把高嶺建設成以觀光游覽、文化體驗、科普教育功能為主,以森林生態游和山地運動等功能為輔的礦山公園很快將以嶄新的面貌示人。
門景——揭示高嶺國家礦山公園的非凡地位。大門采用中國傳統建筑中“五行”的“土”型象征高嶺土,門以高嶺土塊形狀的陶藝燒制、拼合而成,與門連接的外墻以尾砂裝飾。上覆對聯“林下浮白砂,高嶺學名在世界通用;鎮中出瓊玉,江西瓷器與中國同名。”橫批為“瓷業圣土”,以揭示高嶺土的國際意義及其在陶瓷文化愛好者心中的神圣地位。
主碑——“景德鎮高嶺國家礦山公園”。 背景以陶藝模擬花崗巖、高嶺土礦脈的地質景觀,輔以尾砂造景,反映礦產及其制品相互依存的關系。
御土廣場——元、明代曾為朝廷壟斷專供官窯燒造。以水碓房、淘洗棚兩種不同的陶瓷原料加工景觀,古代礦工淘洗高嶺土的棚、淘洗坑、礦工雕塑等,展示高嶺土引入瓷胎后迎來"器行天下、施及外洋"的輝煌成就。
何家、馮家大槽采礦遺址——展示露天開采高嶺土的過程、淘洗工藝等。
坑采遺跡——表現古代礦工沿高嶺土礦體挖取高嶺土的方式。如“對掘式礦坑”、“單進式古礦坑”、“回繞式古礦坑”或形象通俗的“婆籮洞”、 “三層屋古礦硐”等,體現古代礦工沿高嶺土礦脈掘進的特點。由此可感受到 廢棄的古道、遍野的礦業遺跡、空洞引發的危崖所帶來的滄桑與震撼。
高嶺礦山公園博物館——“小而精、精而秀”。它的建設區別其它礦山公園的博物館,沒有那種大氣和現代感,但較特別的是建在千年古街上,讓人感覺別有風味,把博物館建成彰顯古代礦工文化生活的小木屋,同樣體現了濃重的高嶺礦山公園的特色。
最后,陶慶法說,從目前情況看高嶺礦山公園建設要進一步加快工程建設速度,確保礦山公園工程質量,使開園時間往前趕。高嶺礦山歷史悠久,文化深厚,自然生態環境又非常好,古老的村落也保持了原來的面貌,這在全國礦山公園中也為數不多,具有較強的旅游資源優勢,更希望當地政府能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早日把高嶺國家礦山公園建設好,并爭取今后將它建成世界級的礦山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