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近日舉行的全聯冶金商會二屆二次會員大會上,原國家冶金局局長、全國工商聯冶金商會原名譽會長趙喜子神情嚴肅地說道,“2015年,一些鋼鐵企業要想好怎么去‘死’?!?996年,中國超越...
在近日舉行的全聯冶金商會二屆二次會員大會上,原國家冶金局局長、全國工商聯冶金商會原名譽會長趙喜子神情嚴肅地說道,“2015年,一些鋼鐵企業要想好怎么去‘死’。”1996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產鋼大國后,一直保持高速發展。2000年~2008年是中國冶金工業史上的黃金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中國鋼鐵行業自2008年進入低迷期,盡管2014年粗鋼產量以8.23億噸刷新歷史記錄,但粗鋼表觀消費量為7.4億噸,30年來首次出現下降;鋼材價格跌至2003年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
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副司長苗長興表示,2012~2014年,鋼鐵行業基本處于虧損狀態,最低時鋼鐵主業不到1%的利潤率。今年一季度,國內大中型鋼企虧損面近50%,鋼鐵業已成中國“最不賺錢”的行業之一。
按照工信部正擬出臺的《鋼鐵工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7)》等政策,在此前4年壓縮9000萬噸的基礎上,到2017年還要再壓縮8000萬噸鋼鐵產能,鋼企數量保持在300家左右,產能利用率達到80%以上;到2025年,前10家鋼鐵集團粗鋼產量占全國比例不低于60%,形成3~5家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
重整的過程中還有環保壓力。新環保法、鋼鐵工業污染物排放新標準等正式實施后,鋼鐵企業要達到國家新的排放標準,噸鋼環保投資需要增加13%,運營費用增加200元左右。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新環保法要求過高,或將倒逼一部分鋼鐵企業“速死”。
趙喜子表示,“對于擁有300多萬人的鋼鐵行業來說,過去的3年只能算是冬天,今后才是真正的寒冬。”根據發達國家和產鋼大國的發展規律,人均產鋼達到600公斤時便進入峰值平臺,5到10年后進入嚴重過剩階段。我國2013年就達到峰值,趙喜子據此認為,“十三五”期間將是中國鋼鐵業的真正“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