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新常態中建材生產增速和經濟效益的下滑,是建材工業產業結構多年來累積矛盾、問題的集中暴露。傳統產業依靠科技進步和管理提升實現轉型升級,實現有質量效益的發展固然重要,金融和財稅政策...
“在新常態中建材生產增速和經濟效益的下滑,是建材工業產業結構多年來累積矛盾、問題的集中暴露。傳統產業依靠科技進步和管理提升實現轉型升級,實現有質量效益的發展固然重要,金融和財稅政策聯合精準發力,促進傳統工業產業鏈延伸也不可或缺。今年以來,建材工業生產增速回落,經濟效益下滑。子行業的產能已普遍過剩,不過剩的僅僅是某個產業的某個子項、某個領域,或新開發的高附加值產品以及還沒有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
目前,建材工業除玻璃纖維增強塑料、隔熱和隔音材料、一些高品位的建筑衛生陶瓷、高檔的建筑用石材、部分非金屬礦產品的利潤有所提高外,多數產業量價全降、效益下滑(混凝土由于水泥跌價,利潤也有上升)。尤為突出的是平板玻璃全行業虧損,虧損額達7億元,虧損面達37.7%。水泥制造業利潤只有7826萬元,同比下降97%,虧損72億元,虧損面達39.7%。由此,整個建材行業的利潤增幅同比回落44%。
今年建材工業經濟運行所暴露的問題,正是建材工業在新常態轉型升級中的矛盾焦點,行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A 運 行
生產增速回落 運行效益大幅下滑
今年一季度,建材工業生產增速回落,產品價格下降,行業運行效益大幅度下滑。
中國建材聯合會信息和經濟運行部出具的報告顯示,今年1~2月建材工業主營業務收入6189億元,同比增長9.6%,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1個百分點。一季度建材工業預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萬億元,同比增長8%,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5.6個百分點。
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建材產品產量下降。1~3月全國水泥產量4.3億噸,同比下降3.4%;平板玻璃產量1.9億重量箱,同比下降6%;全國水泥熟料產量同比下降11.1%,降幅遠遠高于水泥產量。多年來高速增長的預應力混凝土樁產量1~3月同比下降3.9%,衛生陶瓷產量同比下降1%。
商品混凝土等受投資拉動產品產量雖然仍然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長速度回落。1~3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商品混凝土產量同比增長10.5%,增速同比回落4.7個百分點;混凝土排水管、壓力管增速同比分別回落3.3和8個百分點;水泥電桿回落14.3個百分點;瓷質與陶質磚產量同比增長3.7%,增速同比回落2.7個百分點;大理石與花崗石板材產量同比增長5.9%,增速同比回落15.4個百分點;防水卷材產量增速同比回落3.9個百分點。
建材新興產品繼續保持增長勢頭。1~3月,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磚產量同比增長12.3%,增速同比上升4.2個百分點;石膏板產量同比增長11.5%,增速同比上升7.9個百分點;中空玻璃產量同比增長20.1%,拉動三種技術玻璃產量增速同比上升2.7個百分點;玻璃纖維紗產量同比增長13.1%,增速同比上升6.7個百分點,一改多年低迷局面;纖維增強塑料制品產量同比增長7.4%,去年同期下降9.1%。
低耗能加工業占比過半
今年1~2月,建材各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除玻璃纖維制品和增強塑料制造行業以外,增長速度同比全面回落。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耗能產業或是下降,或是低速增長,1~2月,建材傳統耗能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平均增長率只有6.7%。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建筑用石等低耗能加工制品產業增速雖然高位回落,但仍保持較快增長,1~2月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平均增長12.8%。建材低耗能加工制品產業比重在今年首次超過50%。
產品出廠價繼續下滑
去年年末以來,建材產品出廠價格環比持續下降。今年1~3月建材產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4%。其中,3月份全國噸水泥平均出廠價格已經下跌到285.5元,1~3月平均同比下降27元,下降幅度9.2%。3月份全國平板玻璃平均出廠價格每重量箱62.8元,建筑級玻璃每箱只有57.2元,1~3月平板玻璃平均同比下降7元,下降幅度9.8%。其他主要建材產品中,除建筑用石、隔熱和隔音材料、玻璃纖維、衛生陶瓷及部分非金屬礦產品外,同比均有不同幅度下降。
出口平穩增長
今年前2個月,全國建材商品出口67億美元(4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9%,剔除匯率和價格變動因素實際增長18.5%。一季度全國建材商品出口預計100億美元,同比增長32%,實際增速將在15%以上。
最近幾年,建材商品出口和全國出口商品一樣,增長速度在年初呈現劇烈波動。從建材大宗出口商品來看,今年建材出口平穩增長,拉動國內生產量較快增長。其中,建筑衛生陶瓷、建筑技術玻璃出口同比增幅都在20%以上,建筑用石出口增幅超過40%。
去年,我國從緬甸進口翡翠、軟玉等工藝美術品用非金屬礦大幅增長,拉動建材及非金屬礦進口額超過出口102億美元。今年以來,我國翡翠、軟玉進口大幅下降,一季度建材及非金屬礦進口同比下降約50%。建材及非金屬礦出口重新超過進口。
固定資產投資趨緩
今年一季度,全國建材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25億元,同比增長13.8%,增速同比回落4.5個百分點。
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建筑用石、磚瓦及砌塊、建筑衛生陶瓷、輕質建材投資占據建材行業投資前五位,五大行業投資占建材投資54%。五大行業中,建筑用石投資今年增長最快,一季度同比增長34.1%;水泥投資則持續五年下降,目前投資額在建材工業中已經退居第六位。
規模工業利潤增速回落44%
今年年初,建材工業經濟效益延續去年以來持續下滑局面,1~2月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實現利潤325億元,同比增長1.8%,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4個百分點。平板玻璃全行業虧損,水泥制造業實現利潤只有7826萬元,同比下降97%。建材虧損企業虧損121億元,其中水泥72億元,平板玻璃7億元。建材企業虧損面為18.6%,其中水泥企業虧損面達39.7%,平板玻璃企業虧損面為37.7%。
水泥價格的下降,成就了其下游產業混凝土水泥制品成本的下降,今年1~2月規模以上混凝土水泥制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45.1%。玻璃纖維及制品、玻璃纖維增強塑料經濟效益呈現恢復性高速增長,今年1~2月利潤總額同比增長率分別達到45.1%、16.3%。輕質建筑材料、隔熱和隔音材料利潤總額同比增長率分別達到31.7%、15.1%。建筑衛生陶瓷、磚瓦及建筑砌塊利潤總額同比增幅也在10%以上。 如果沒有多數建材行業效益的平穩,特別是產業鏈延伸產業和新興產業效益的穩定增長,今年建材工業經濟效益將繼續下降。
B 問 題
傳統建材產能過剩加劇 新增長點支撐乏力
我國國民經濟進入以產業結構調整的新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消費拉動作用逐步增強,工業發展由傳統產業主導向高新技術產業主導轉變。在新常態中,建材生產增速和經濟效益下滑,是建材工業多年來累積矛盾、問題的集中暴露。
投資驅動因素占八成
隨著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回落,消費拉動作用逐步增強,2012年以后建材工業已經從以往的高速增長進入平緩增長期。
建材工業增長速度快速滑落的主要內在原因是嚴重依賴投資驅動的產業結構。特別是近年來,技術玻璃等傳統產業在建材工業中的比重下降,但建材工業中消費和下游產業需求主導驅動的新興產業還未成氣候,新支撐和增長點已經形成但力度不足,無法抵消投資需求增速下滑的影響。
目前,水泥以及其產品產業鏈延伸產業混凝土水泥制品,仍然占據建材產業結構的40%,建材工業增長的投資驅動因素仍然占據80%左右。
效益嚴重依賴傳統產品
新常態中,投資增速回落,市場需求增速的放緩使傳統建材產能過剩矛盾凸顯。傳統建材產業經濟效益大幅下滑已成為新常態中的突出問題。
建材傳統產品產業鏈延伸產業和加工制品業,仍處于規模外延擴張的初級階段。處于建材產業鏈后端的加工制品,產品中間投入高,因技術水平低現階段的產品附加值較低,產品利潤率遠遠低于產業鏈前端傳統產品,還不能填補傳統建材效益大幅下滑的空缺。
傳統產品產業鏈延伸受阻
2014年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銷售額超過1萬億元,銷售額超過水泥制造業,但從混凝土與水泥的生產比例計算,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的銷售額應該達到水泥制造業的2倍或3倍。作為水泥的延伸產業,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是新常態中規模建材工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動力。混凝土水泥制品產業是投資主導驅動產業,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回落,不可避免地影響混凝土水泥制品的工業化進程。
今年以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商品混凝土等產品雖然仍然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長速度已經在放緩。更讓人擔憂的是混凝土水泥制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放緩。今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回落24個百分點。投資資金來源中的銀行貸款比去年同期減少20%。去年財稅57號文將6%和4%的增值稅征收率統一調整為3%,掃清了建筑施工企業預拌混凝土攪拌站轉制為工業生產企業的稅率障礙。金融政策應和財稅政策的精準發力,促進傳統工業產業鏈的延伸。
工業化規模化進程延緩
今年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增長速度雖然回落,但仍然高出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長速度6.7個百分點。在主要工業行業中,增速雖然不及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制造業行業,但遠遠高于其他基礎性原材料工業增長速度。新常態中,規模以上建材工業保持平穩增長,主要得益于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以及磚、瓦、灰、砂、石等產業的工業化、規模化進程。
對于磚、瓦、灰、砂、石等產業而言,工業化尚未完成,產業企業組織形態仍然處于規模以上企業對數量龐大的規模以下企業淘汰置換初級階段。目前,300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磚產量剛剛達到全社會產量的50%,規模以下磚瓦生產企業還有5萬多家。全社會建筑用石和砂石企業有1萬多家,其中規模以上建筑用石企業有2000多家,規模以上砂石企業有1000多家。規模以上建材工業還有很大增長潛力,是新常態中規模以上建材工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抓手和著力點。
C 對策
抑制產量過快增長 恢復市場供需平衡
建材特別是傳統產業水泥、平板玻璃效益的下滑,價格下跌是直接因素。而價格下跌的直接誘因是新常態下傳統建材產品需求增速放緩與龐大產能的矛盾。抑制經濟效益下滑當前的著力點和抓手,首先是抑制產量過快增長。
關停高成本生產線
去年年末到今年第一季度,全國水泥產量的增長速度從去年全年的增長1.8%,到今年1~2月的反彈增長11.2%,價格調節因素將3月當月水泥產量同比下壓20.5%,1~3月產量同比下降3.4%。水泥產量增速過山車式的大幅度波動,是水泥龐大產能在新常態下的頑強釋放,也是新常態對水泥產能釋放毫不留情的遏制。
水泥、平板玻璃產能過剩,與新常態轉型升級要求不相適應是不爭的事實。當前,緩解經濟效益下滑的首要切入點是抑制產量過快增長,恢復市場供需平衡,遏止價格和效益下滑。
今年年初,全國水泥生產企業已經從去年同期的3374家減少到3068家。水泥產量在今年1~2月仍然達到兩位數增長,足見存續企業特別是大企業集團在今年年初對水泥市場需求增長過于樂觀,對產量增長抑制不力。3月份全國水泥產量的大幅度減產,也反映了水泥企業特別是大企業集團對市場的反應速度有所提升。
業內人士認為,價格下跌是一把雙刃劍,1300多家虧損水泥企業中有部分因為成本難以承受低價格而減產、停產,今年關停水泥企業還將繼續增加。存續企業,特別是大企業集團應該率先垂范,主動關停高成本生產線,繼續抑制產量過快增長,保持市場供需平衡。
同為產能過剩的傳統建材行業,私營成分居多的建筑衛生陶瓷企業對市場反應靈敏。去年下半年,建筑衛生陶瓷價格下跌,今年一季度全國瓷質磚產量同比增長5%,增速與去年同期持平,3月份全國建筑陶瓷出廠價格環比指數已經止跌趨平。而一季度全國衛生陶瓷產量同比下降1%,3月份衛生陶瓷出廠價格指數環比回升1%,今年以來衛生陶瓷出廠價格已經比去年同期回升0.4%。
控制產能釋放速度
施工單位拖欠混凝土和水泥生產企業貨款,是最近幾年影響建材企業特別是混凝土企業經濟效益的突出問題。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規模以上建材工業應收賬款4700億元,同比增加15%。今年一季度末混凝土和水泥制品企業應收賬款是同期銷售額的1.5倍,水泥企業應收賬款占同期銷售額的60%。混凝土和水泥生產企業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固然有全國固定資產投資資金流動性短缺問題,但也反映出混凝土和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產量增長過快,形成混凝土和水泥的買方市場,賣方缺乏價格和貨款回收的主導權。要化解這一矛盾的切入點,還是應該控制混凝土和水泥產能,保持市場供需平衡,扭轉生產企業在市場上的弱勢地位。
D 趨 勢
以科技進步為抓手 加速存量資產優化
從上世紀末的淘汰“兩小”至今,水泥、平板玻璃產能過剩問題依舊。傳統建材行業產能過剩的癥結在于落后和一般化產能比重過大,資產存量結構不合理。不消除企業之間因技術、管理水平差距產生的成本差距,就無法杜絕價格競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更應該以科技進步為抓手。
中國建材聯合會信息與經濟運行部相關專家表示,應以發展水泥、平板玻璃二代技術為契機,全面提升我國水泥、平板玻璃生產和節能減排整體技術水平,適應新常態對傳統產業的發展要求。綜合應用市場、能效、環保手段,加速存量資產優化。現存3000多家水泥生產企業中,有水泥熟料產能企業1300多家,而水泥粉磨站數量1700多家,大量游離于集團化生產之外的小粉磨站,原料和市場都受制于人,不符合現代水泥生產和環保要求。水泥行業在做好以二代技術對熟料產能優化置換的同時,加速淘汰落后小粉磨站。
混凝土行業的企業集團有兩類,一是水泥企業集團向混凝土行業的延伸,二是建工集團向該行業的擴展,而游離于兩大類集團的獨立攪拌站,使水泥向混凝土水泥制品產業延伸脫節,是造成混凝土行業亂象和生產效率、經濟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傳統產業的大企業集團應主動出擊,率先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
戰略性新興產業面臨發展瓶頸,有市場需求培育問題,更有新產品、新技術、新標準制約問題。任何新技術的發展都有一個積累過程,如果現在不重視和解決科技創新問題,建材工業持續發展將缺少新增長點和動力。
E 建 議
堅持和深化兩個遏制 實現信息先行引導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建材行業面臨著持續性下行壓力。這也要求全行業要將穩增長、調結構作為全年行業經濟運行的中心工作,繼續堅持和深化“兩個遏制”的工作力度,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進一步加大轉型升級工作力度,努力提升行業經濟運行質量。為此,中國建材聯合會建議要著力發揮好信息先行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加強經濟運行分析監測深度和廣度,更加注重提高行業經濟運行分析的質量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效果,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一是要加強對行業發展形勢的分析研究,密切關注建材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對行業運行中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出預警;二是密切關注行業宏觀經濟運行環境,針對行業發展中面臨的共性、關鍵性探路新常態 建材業創新引領轉型升級問題,結合行業發展形勢和外部環境變化,及時提出政策建議供政府部門參考;三是加強對行業企業結構調整的關注度,要在大的下行趨勢中,關注發展好的、效益增長快的企業,特別是要對技術創新、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營銷模式創新等方面的代表企業進行推廣、推介,引導行業企業發展;四是繼續推動政策落實,如推動低輻射玻璃(Low—E玻璃)的推廣應用,推進行業節能減排進步,加強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應用領域的培育和開發,促進產業技術進步和產品技術結構調整。同時,積極推動新形勢下淘汰落后新標準的制訂,強化過剩產能化解工作,為優質產品騰出市場空間,促進行業經濟效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