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新社長春11月27日電(陳博宜)記者27日從位于吉林省長春市的中俄科技園了解到,2014年園區內有多項中俄科技合作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此外,一批新的聯合實驗室及工程中心將從明年起...
中新社長春11月27日電(陳博宜)記者27日從位于吉林省長春市的中俄科技園了解到,2014年園區內有多項中俄科技合作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此外,一批新的聯合實驗室及工程中心將從明年起陸續組建,以進一步擴大雙方的合作領域。長春中俄科技園是中國科技部認定的“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目前已組建9個國際聯合實驗室,其中有6個實驗室為中國和俄羅斯合作建設。
“俄羅斯是園區內企業主要的合作對象。”中俄科技園負責人王金達說,園區建設7年來,已經簽訂中俄科技合作協議50多項,引進外國專家、工程技術人員百余人次。特別是在2014年,中俄科技合作的步伐明顯加快,園區內有多個合作項目取得突破。
由長春中俄科技園、中科院東北地理所與莫斯科大學生物系共同組建的聯合實驗室,今年開展了益生菌聯合研究,并建成實驗室。
據聯合實驗室研究人員介紹,預計12月中旬,500平方米的GMP級生物實驗室將投入使用,屆時將利用引進的菌株及培養發酵技術,實現益生菌產品的小試生產。該益生菌產品可用于0到12歲兒童上消化道炎的治療,目前中國尚無此類產品。
另一項由吉林大學和俄羅斯聯合建設的中俄超硬材料聯合研究工程中心,今年也實現了“納米立方氮化硼制備技術引進”項目的產業化中試,正在籌備擴大再生產。
今年取得進展的還有中俄特種粘接材料聯合研究工程,該工程中心今年搭建了實驗室級別的合成、檢測線,現正對外方的關鍵合成技術進行消化、吸收。
王金達介紹,近年來,中俄科技合作的領域不斷拓寬,內容也在不斷深化。未來園區將進一步推進中俄聯合實驗室的建設,繼續組建新的聯合實驗室及工程中心,在條件成熟時還將組建中俄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