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未來的制造業一定是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智能對接,而我們現在還更多停留在物理世界里。2014年年初,GE公司的研究人員宣布,未來50年內,3D打印技術將能夠成功“打印”出一臺航空發動...
未來的制造業一定是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智能對接,而我們現在還更多停留在物理世界里。2014年年初,GE公司的研究人員宣布,未來50年內,3D打印技術將能夠成功“打印”出一臺航空發動機。要知道,航空發動機是當今裝備制造業的皇冠,它對材料技術和制造工藝的要求極高,其制造過程又非常的復雜。GE的這一宣稱,無疑又一次激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3D打印真的將顛覆傳統的制造業嗎?
從2012年以來,關于“3D打印”的話題井噴式的出現在互聯網和媒體上,很多人會誤以為3D打印是橫空出世的新技術,其實3D打印技術已經悄然發展了一個多世紀。
近20年的高速發展,是因為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使得3D打印的“軟件核心”——“數字模型”得以高速發展,再加上勞動生產力的進步和技術的革新,使得3D打印機的成本不斷下降,3D打印的“硬件基礎”也已成型。
“被打印出來”的新玩法
食品行業
很難想象,3D食物打印機將是完美的廚師。我們設想把食物的材料和配料預先放入容器內,再輸入食譜,余下的烹制程序會由它去做,輸出來的不是一張又一張的文件,而是真正可以吃下肚的食物。
3D食物打印機所使用的材料可以有很多種,有飲用水、植物油、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劑和巧克力,這些材料經過混合之后加入到擠壓設備中,混合好的食物通過噴嘴直接打印成任何形狀。
2014年8月6日美國軍方對外發布了一款食品3D打印機,這臺打印機所打印出來的東西可以直接讓士兵們吃掉,這臺軍用后勤3D打印機所使用的打印材料是營養含量極高的物質,能夠為訓練、戰斗了一天的士兵提供充足的熱量,恢復身體機能,補充維生素。
建筑行業
3D打印將徹底顛覆傳統的建筑行業。2013年1月,荷蘭建筑師Janjaap Ruijssenaars與意大利發明家Enrico Dini一同合作,他們計劃打印出一些包含沙子和無機粘合劑的6×9(米)的建筑框架,然后用纖維強化混凝土進行填充。最終的成品建筑會采用單流設計,由上下兩層構成。該工程預計在2014年年底完成。
美國南加州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教授比洛克?霍什內維斯一直在研究一種新工藝——不到20小時的時間內建造一幢面積為2500平方英尺的建筑。該項目獲得美國宇航局和美國軍方的支持和資助?;羰矁染S斯相信他的項目可以幫助全世界大約10億急需改善住房條件的人提供足夠住房。他把該工藝稱為“輪廊工藝”,并且很希望在將來某天看到成為現實。
“輪廊工藝”的概念在設計上很簡單,但是實施起來相當復雜。該工藝由一個巨型的三維擠出機械構成。它的操作很像我們見到的打印機操作原理,不過有一個明顯不同的地方:它擠出的是混凝土。
醫療行業
在醫療界,3D打印技術也正顯現出它的獨特與便利。體外醫療器械包括醫療模型、醫療器械——如假肢、助聽器、齒科手術模板等。根據美國組織AmputeeCoalition的統計,目前美國有約200萬人使用3D打印假肢。
3D技術打印一顆牙只需10分鐘搞定。相對于傳統的種牙技術,患者需要往返醫院多次的情況將會得到明顯改善。不過最后裝進患者嘴巴,至少需要3 天。
對于助聽器,3D打印把傳統的9個工序縮短到了3個步驟,即掃描、制模和打印。掃描過程利用數字照相機創造了大約10萬到15萬個參照點,然后發送給技術人員或模型師,他們把模板和幾何形狀應用到耳朵印模上。在這個步驟中,技術人員會試驗多種組合和幾何模型,以便訂做出適合特定客戶群的助聽器,外殼用樹脂打印出來,再裝配上必要的通氣孔和電子器件。
另外, 3D打印已經進入到人體活器官的“按需打印”領域。器官移植可以拯救很多人體器官功能衰竭或損壞的患者生命,但這項技術也存在器官來源不足、排異反應難以避免等弊端。不過,隨著未來“生物打印機”的問世,這些問題將迎刃而解。
汽車行業
2014年9月15日,世界上第一輛3D打印汽車面世。這輛汽車只有40個零部件,建造它花費了44個小時,最低售價1.1萬英鎊(約合人民幣(6.1200, 0.0005, 0.01%)11萬元)。 這輛由美國Local Motors公司設計制造、名叫“Strati”的小巧兩座家用汽車開啟了汽車行業新篇章。
“Strati”轎車整個車身上靠3D打印出的部件總數為40個,相較傳統汽車20000多個零件來說可謂十分簡潔。充滿曲線的車身由黑色塑料制造,再層層包裹碳纖維以增加強度,這一制造設計尚屬首創。汽車由電池提供動力,最高時速約64公里/小時,車內電池可供行駛190~240公里。
盡管汽車的座椅、輪胎等可更換部件仍以傳統方式制造,但用3D制造這些零件的計劃已經提上日程。制造該轎車的車間里有一架超大的3D打印機,能打印長3米、寬1.5米、高1米的大型零件,而普通的3D打印機只能打印25立方厘米大小的東西。
推動創客化浪潮
互聯網讓有電腦的人都有機會成為企業家,如今,新科技催生了DIY(自助式)微制造運動,這樣一來,任何人都可以同時成為投資者和制造商。
3D打印結合互聯網,正在重塑傳統的制造產業,這是新趨勢,甚至是具有革命意義的趨勢。下面讓我們看看3D打印和互聯網結合的幾個新玩法:
線上設計與線下生產
3D打印所引發的創客運動是網民和現實世界交集的開始,基于那些在電腦屏幕上玩創意的網民,只需要在網上購買3D打印機,就可以很容易將他們的想法付諸現實。你不需要懂技術,因為機器會完成所有工作。事情變得越來越簡單,只要按下按鈕,結果就出來了。
傳統制造中,越復雜的產品如果需要改動的地方越多,意味著越高的成本。但在數字化制造中,這一切都在改變。制作個性化的產品并不會花費更多額外的成本,因為只需要改動模型參數,最重要的是互聯網讓有電腦和3D打印機的人,都有機會成為創業家,任何人都可以同時成為投資者和制造商。也許只需點擊鼠標,創意先在電腦里生成,然后上傳至云端,并投入任何規模的生產,可以只生產一件,也可以生產一萬件。隨之而來的,必將是一波龐大的創業機會。
創業生產輕量化
在互聯網時代的人們越來越容易獲得各種生產資源,工廠和規模化生產可以轉化為各種互聯網服務?;ヂ摼W創業的吸引力在于它的低門檻及長尾市場的廣泛存在,各類細分業務總能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間。而傳統制造業限于場地及設備,過高的啟動門檻將大部分人拒之門外。3D打印機則大幅降低了進入門檻,理論上使人人都具備開展制造業務的能力。
借助于網絡平臺,產品制造的成本問題解決了,于是小型工廠將會大量出現,甚至家庭也將成為一個制造車間。制造業的長尾市場被前所未有地開發與覆蓋,每種個性化的需求都能找到制造者和消費者。圍繞這些設備與工廠,又將誕生一系列的周邊服務商業鏈條。
生產分包
互聯網上存在很多小公司,它們比大公司更快速、更靈活,現在創客運動將把這種趨勢延展到制造領域。創客運動不會馬上摧毀舊有的制造業模式,而是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制造模式,就像互聯網至今仍沒有摧毀所有傳統媒體,而只是增加了一種媒介一樣。
創客運動能開發出越來越多的長尾市場,而大公司的業務會發生轉變,部分產品依舊面向大眾,還有一部分產品屬于小眾。在大規模制造中,傳統制造業依舊占據優勢,但小批量、個性化的生產則不是它們熟悉和擅長的,如果它們想和新興的小型公司在這個市場進行競爭,就需要吸取創客運動的經驗,加快自己的創新速度,比如建立一個開源平臺,讓小公司進來參與項目的分包。
盡管仍有待完善,但3D打印技術勢必成為引領未來制造業趨勢的眾多突破口之一。這些突破口將使工廠徹底告別車床、鉆頭、沖壓機、制模機等傳統工具,改由更加靈巧的電腦軟件主宰。
2012年4月,《經濟學人》 雜志再登封面文章《第三次工業革命》,再次強調了3D打印技術的重要性。在此前后,《福布斯》、《紐約時報》、《連線》等諸多西方主流媒體都先后在頭版刊文,集體看好3D打印。就連擔任《連線》雜志主編11年的克里斯?安德森也選擇辭職,投身到3D打印領域。
根據美國消費者電子協會發布的年度報告,2011年全球3D打印的市場規模為17億美元,其中消費品和電子領域約占20.3%,機動車領域占19.5%,醫療和牙科領域占15.1%。 隨著汽車、航空航天、醫療保健等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預計其市場規模到2017年可達50億美元,雖然看起來仍然是很小的規模,但預示著未來有無限大的可能。
3D打印在實體制造中的優勢顯而易見,省去了冗長而昂貴的模具制造過程,且成本很低,并能夠制造出傳統方法無法企及的形狀。但是3D打印由于技術與材料發展的限制,它目前的作用還主要集中于模型制作與修改,待模型確定后,依舊離不開量產的傳統制造方法。
局限與未來
制造業的革新與升級是一項漫長且復雜的工程,如果認為單靠3D打印就能帶來第三次工業革命,顯然有些過于樂觀了。但是3D打印一定是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發生與前進的技術之一。
工藝制造
除了市場的發育需要時間和外力的推動之外,現階段3D打印技術本身也存在新的挑戰。比如3D打印不適合直接制造高精度的東西。由于3D打印材質是一層一層堆積成形,無論如何,每一層都有它的厚度,這決定了它的精度難以企及傳統的減材制造方法。若追求更高精度,則需不斷降低每一層的厚度,這又意味著制造時間的大幅延長。同時由于難以克服的問題,它很難生產類似于軸承、滾珠類的產品。
用3D打印技術制造可直接裝配的零件,只適用于難加工的貴重材料,或用傳統方法制作浪費大、甚至根本制作不出來的精度要求的復雜形狀,比如飛機或F1賽車上某些抗壓強度大、質量輕的部件。
材料領域
3D打印還未形成廣泛的工業應用,最主要原因是各類適用材料不能滿足設計要求。
3D打印材料是用于逐層堆積制作零部件的基礎原材料,也是此項應用的技術核心。由于3D打印技術采用在水平面內逐行成型、在三維結構內逐層堆積的技術原理,致使打印材料性能直接決定了成品的強度、剛度等力學性能,粗糙度等表面質量,以及防潮性、熱穩定性、生物相容性等其他特殊性能,而材料性能又能進一步影響熱處理、表面理化處理、精加工、拋光鍍膜等后續工藝,直接影響生產成本和成型效率。
目前可應用于3D打印的材料種類較少,大量材料的應用潛能也未開發出來,但這恰恰意味著3D打印將迎來新一輪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眾多巨頭企業的進入,以及政府主導下的產業布局都預示著3D打印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幕后推手
3D打印真正的潛力還有賴企業界發掘——比如像空客公司這樣的企業就會探索如何用3D打印技術制造飛機零部件。隨著大企業對3D制造的興趣日益濃厚,新的原材料會不斷突破現有技術瓶頸以及原材料成本的隨之下降,同時打印機技術本身也會不斷迭代,而普通消費者能買到用更多種類材料打印的物品。就像今天我們還只能買到打印的iPhone手機殼,但是未來就會買到打印的手機了。
3D打印可以說是制造業向智能化的物聯網時代邁進的重要一步。當前我國制造業正面臨轉型升級的挑戰,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是各產業領域的應有之義,3D打印的階段性成功為我國智能制造業的推進指明了方向。
在北京、西安、成都和武漢等城市,我國政府已經陸續開始著手對3D打印相關產業進行布局和規劃,從設備研發、軟件設計、材料制備和技術服務等眾多環節全面鼓勵發展3D打印產品,我們有理由相信3D打印將顛覆更多的產業和影響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