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科技部調研室主任胥和平日前表示,應對新工業革命對世界各國都是一種挑戰。近年來,中國在這方面表現出非常積極進取的態度,有關方面也已經開始研究部署,并有了實質性進展。這些進展,包括國家...
科技部調研室主任胥和平日前表示,應對新工業革命對世界各國都是一種挑戰。近年來,中國在這方面表現出非常積極進取的態度,有關方面也已經開始研究部署,并有了實質性進展。這些進展,包括國家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加大傳統產業轉型發展的力度等等。胥和平是于16日在京舉行的“2014第三次工業革命高峰論壇”上做出上述表示的。該論壇由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和中信出版社聯合主辦,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獨家贊助。
他指出,具體來看,許多地方,有發達地區,也有中西部地區,應對全球變革都有實質性的考慮和安排——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集中力量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特別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產業、智能制造等的發展。與此同時,部分城市還開建智能城市,大力發展智能交通和智能社會管理。“這些,都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經濟振興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經濟發展的新亮點。”胥和平強調。
在他看來,未來二三十年,全球范圍持續推進的能源革命將改寫世界能源版圖,智能制造革命將重塑現代制造業面貌,全球經濟體系將發生重大變化。在此背景下,為了提高應對全球產業變革的技術創新能力,中國正在加快建設創新體系建設,著力提升國家創新能力。
根據胥和平的梳理,國家層面的對策主要包括: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動科技改革不斷深化,努力營造富有活力的創新環境,打通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通道;對科學研究和前沿技術超前部署,組織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對一些重點領域的技術創新進行重點攻關;大力支持各類形式的市場化創新活動,特別是大力支持中小企業創新、草根創新;發展技術市場,健全技術轉移機制,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創新商業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
從地方情況看,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也正在加快形成,大區域的創新平臺正在謀劃建設之中。“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明確提出要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創新中心,要建設高水平的全球研發基地、成果轉化基地、新興產業發展基地。北京、天津、河北正在考慮推動三地協同創新。”胥和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