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與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聯合發布《建筑衛生陶瓷行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文件指出,通過兼并重組,到2015年建筑衛生陶瓷前10家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20%;到2...
日前,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與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聯合發布《建筑衛生陶瓷行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文件指出,通過兼并重組,到2015年建筑衛生陶瓷前10家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20%;到2020年達到40%,形成3-5家產業鏈完整的、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建筑衛生陶瓷大企業集團,帶動全行業轉型升級。據九正建材網了解,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與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將從四個方面的工作推進陶瓷行業的兼并重組,包括配合和推動國家部門打破現有體制障礙,用市場機制牽引兼并重組;為兼并重組創造有利的政策支撐;發揮各級行業協會作用,加快推進建筑衛生陶瓷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步伐;組織、促進兼并重組的成功案例,并從中取得政策突破等。
現狀:
企業力量分散 產能擴速高于需求
文件指出,目前我國建筑衛生陶瓷行業存在數量眾多、平均規模小、研發創新能力弱、無序競爭、產能擴張速度遠高于市場需求增速、節能減排等環保壓力與日俱增等突出問題。各種類型企業間的兼并重組有利于行業技術與管理水平懸殊大、企業多且小而散的現狀,有利于產業合理布局與遏制產能盲目擴張,以及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和排放等。
據悉,建筑陶瓷前十家企業的產量不足全行業產量的1/8,衛生陶瓷前十家企業的產量不足全行業產量的1/6;雖然企業數量眾多,但在國際上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自主品牌為數不多;出口產品中的自主品牌量不足兩成,其余多數為貼牌生產。
在此龐大體量基礎上,目前全國約有100多個市(縣)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仍將陶瓷產業作為當地重點產業,將有1000多條新(改擴)建陶瓷磚生產線在近3年內陸續建成投產,新增產能超過30億平方米。
與欣欣向榮的擴線現象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建筑衛生陶瓷企業目前共計1700多家, 5400多條生產線,其中還有40%左右的企業和生產線因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節能減排不達標、或銷售收入利潤率低于銀行年利率,處于生存維持階段。文件認為,若將40%左右的企業和生產線通過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使其達到現有的先進企業水平,則行業的資源能源利用率和節能減排水平就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目標:
提高產業集中度 培育大企業集團
文件提出推進兼并重組的目標是到2015年,建筑衛生陶瓷前10家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20%;到2020年,達到40%,形成3-5家產業鏈完整的、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建筑衛生陶瓷大企業集團,帶動全行業轉型升級。
從行業角度看,加快推進建筑衛生陶瓷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可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同時淘汰落后產能,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
從企業自身看,兼并重組有利于培育大企業集團,集中優勢資源。有行業人士稱,兼并重組是資本的最大效力。通過合理的兼并重組,陶企可彌補自身發展的短板,增強綜合競爭力。在我國,陶企兼并重組并不常見,但也不乏成功案例。臺灣品牌冠軍磁磚在1992年上市后隨即在中國大陸開展多項投資項目,擴大生產基地,其產品也獲得可觀的利潤空間。
去年,美國莫霍克工業集團的營業額及凈收益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而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該集團年初相繼收購了意大利老牌陶瓷企業馬拉奇及瑞典、比利時兩家地板生產商。
途徑:
尋求政策創新 鼓勵兼并重組
兼并重組,必然涉及到一系列政策規定和有關地方政府的政策限制,例如涉及礦山資源和土地的征用是否繼續給予優惠政策,減免稅負是否繼續優惠,金融支持,權證變更,下崗人員經濟補償等一系列政策和經濟問題。但目前這些政策或者還不明確,或者沒有,或者界線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主動兼并重組的積極性。
而且,我國目前的財稅體制是中央、地方分稅制,地方企業是當地財稅收入的重要來源。兼并重組的實施將會打破這種既有的利益格局,這也為兼并重組帶來了阻礙。
針對以上難題,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與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將從四個方面的工作推進陶企兼并重組,包括推動與配合政府部門在國家政府層面制定統一的政策,如打破區域和企業所有制界限、清理并取消地區封鎖的種種限制性的地方政策規定;用政策鼓勵大企業集團兼并中小企業,對兼并的大企業集團施以適當的結構調整補貼或享受政府的財稅優惠政策。
此外,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將會同部分地方協會以及相關大企業集團,成立由會領導和企業主要領導組成的領導小組,并在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設立相應的工作小組,負責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具體協調、聯系、推進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