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抽選了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等12個市25家光伏企業進行專題調研。調查結果顯示,盡管中歐雙方就中國輸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達成的價格承諾已正式生效3個月,...
日前,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抽選了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等12個市25家光伏企業進行專題調研。調查結果顯示,盡管中歐雙方就中國輸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達成的價格承諾已正式生效3個月,但河南省光伏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仍不容樂觀,亟待突圍。“地方政府應盡快落實中央相關政策,出臺地方政策措施,進一步推進市場整合,擴大內部需求,促進光伏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河南大部分光伏企業表示。
據了解,25家調查企業中,開工率在75%以上的企業有9家,占調查企業的50%;開工率在50%~75%的企業有4家,占調查企業的22.2%;開工率不到50%的有5家,占調查企業的27.8%;另有7家企業停產。
“今年以來,光伏企業就像在走鋼絲,危機四伏。我們這個專門從事晶硅體刃料碳化硅微粉生產與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主導產品碳化硅微粉年產能約10萬噸,8月份開工率僅為30%。”河南億盛光伏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說。
據了解,商丘市風光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主要產品為太陽能光伏板電池組件,同時還生產太陽能電筒、太陽能路燈、太陽能熱水器等終端應用產品,年產能約30兆瓦。歐洲“雙反”后,光伏電池板等終端產品出口嚴重受阻,加之國內市場啟動緩慢,生產經營受到了嚴重沖擊,開工率只有20%;濮陽市碧力自控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太陽能光伏路燈、太陽能小型電站以及逆變器控制器,開工率僅有17.8%。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由于光伏產品銷售價格較低,利潤空間小,半數以上企業出現虧損。調查企業中,有10家企業虧損,虧損面55.6%,虧損面環比縮小5.5個百分點。截至8月底,庫存同比上升的有5家,持平的有6家,下降的有7家。雖然72.2%的企業庫存同比持平或下降,但其庫存絕對量依然不低。
25家企業中,7家企業已經停產。“我們公司2條電池片生產線已停產10個月,最近才啟動進行試生產,剩余3條電池片生產線正在調試。”洛陽銀電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說。
融資困難、研發投入少也是河南光伏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調查企業中,有55.6%的企業表示融資十分困難;33.3%的企業表示存在融資難問題。億盛公司負責人說,自8月6日中歐雙方就中國輸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達成的“價格承諾”協議正式生效后,只是訂貨數量有所增加,但產品價格與應收賬款的賬期并沒有多大改觀,這期間銀行普遍對企業貸款采取壓縮、限制政策,企業現金流緊張,現在企業沒有資金購買原材料。
“雖然公司目前有1.2GW的產能,光伏硅片產能已進入全國前十強,但2012年企業訂單急劇減少,存貨和應收賬款大幅增加,資金鏈承受著非常大的壓力,而各商業銀行為規避風險,全面停止了企業新增貸款,造成企業流動資金非常緊張,隨時有資金鏈斷裂的危險。”安陽市鳳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由于融資困難,導致光伏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產品低端同質化嚴重。光伏產業涉及技術多而廣,河南光伏企業整體技術落后,核心技術設備依賴歐美,企業大部分資金僅用于運營和生產線擴建上,研發資金和人才匱乏,導致產品科技含量少,層次低,同質化嚴重,競爭力不強。
河南光伏企業認為,雖然國家扶持光伏產業的新政不斷出爐,使光伏企業發展的信心得以提振。但目前只是中央的政策出臺了,有關部門及地方的實施細則沒有,比如相關部門配套政策,包括電網公司的支付方式、國家發改委的核準備案,以及金融機構如何支持等。企業希望政府對光伏產業進行合理規劃,避免惡性競爭,形成有序的產業分工體系和產業布局,使區域之間、地區之間形成協同定位,避免大量產能再次集中在產業鏈的同一個環節上。
光伏企業表示,應對發展狀況較差、產能落后的企業兼并重組,推進市場整合,讓優勢企業做大做強。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內部需求,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建立相關的補償機制,分散光伏產品較高的成本,讓消費者用得起這種產品。除了依靠光伏企業自身的技術進步外,還需要政府方面的補貼和銀行或保險公司的長期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