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昨日,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介紹上半年外貿進出口情況時表示,在外部市場需求低迷、出口成本上升、貿易摩擦頻發、國內工業生產放緩等不利因素影響下,今年第二季度我國外貿...
昨日,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介紹上半年外貿進出口情況時表示,在外部市場需求低迷、出口成本上升、貿易摩擦頻發、國內工業生產放緩等不利因素影響下,今年第二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速明顯放緩,特別是5、6月份進出口情況更加不容樂觀,外貿面臨嚴峻挑戰
海關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進出口值為9752.5億美元,同比增速為13.5%。二季度進出口10224.4億美元,同比增速為4.3%。其中,5月份我國外貿增速僅為0.3%,6月份則進一步下滑至負增長2%。
鄭躍聲表示,外部市場需求持續低迷,抑制我國出口的進一步擴大。今年6月份世界銀行在《全球經濟展望》中,將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此前2.4%下調到2.2%,其中發達國家增速由1.3%降至1.2%,發展中國家增速由5.5%降低到5.1%。外部市場需求疲軟直接導致我國出口企業訂單在下滑,出口增長陷入低迷。在接受月度調查的近2000家出口企業當中,今年以來每個月都有45%以上的企業反映新增出口訂單金額同比在下降。6月底調查結果顯示,有49.2%的企業反映新訂單金額同比減少。
匯率、勞動力工資等出口成本持續上升,加大了出口企業出口難度。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顯示,今年5月底,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為116.3,較去年年底已經升值了5.6%。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止到6月28號,人民幣兌美元、兌歐元、兌日元匯率中間價分別較去年年底升值1.7%、3.3%和16.7%。與此同時,國內勞動力成本在繼續增加,今年上半年已經有多個省市區先后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今年以來每個月都有約7成企業反映成本上漲壓力加大,產品競爭優勢逐漸削弱,出口的難度加大。6月底調查結果顯示,仍然有70.5%和59.8%的企業反映勞動力、匯率成本在增加。
由于貿易摩擦發生的國家、產品呈現多樣化的態勢,對我國相關優勢產品的出口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一共有12個國家對我國發起了22起貿易救濟調查,同時一季度參與貿易救濟調查的還有泰國、印度、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馬來西亞等發展中國家也對我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今年5月份歐委會宣布準備對中國無線電通訊設備及其組件進行雙返調查。6月6日宣布對我國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
國內工業生產放緩抑制了原材料進口需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9%,同比放緩1.3個百分點,工業出口交貨值增長5.2%,同比回落了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國內過剩的鋼鐵、水泥、造船、光伏等行業的盈利能力下降,進一步抑制了對上游原材料進口的需求。
“海關貿易統計是按照進出口金額統計的,因此商品價格對海關統計結果有很大影響。”鄭躍聲說,今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在世界經濟下行態勢當中失去有力支撐。6月28日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為276.1,這是年內最低的數據,這個數據較今年2月份的305.6的高位下降了9.7%。據測算,我國進口商品價格已連續15個月同比在下降,其中今年6月份當月同比下降了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