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的10年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到東盟投資經營,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到東盟“淘金”,中國企業的優勢是什么?怎樣充分利用好中國-東盟博...
中國-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的10年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到東盟投資經營,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到東盟“淘金”,中國企業的優勢是什么?怎樣充分利用好中國-東盟博覽會這一重要平臺及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的有利因素?發展前景如何?記者采訪了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及中國林產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聽他們暢談到東盟投資經營的收獲、經驗及感想。做中國與東盟共同發展的踐行者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是我國開展國際投資合作最成功的央企之一,擁有各級境外企業77家,業務遍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東盟國家是重點投資區域。“集團在東盟國家的累計投資近60億元,承建項目合同額近3億元。”該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濤說,得益于中國與東盟國家自身經濟和相互經貿往來的快速發展,該集團與緬甸、泰國、越南、老撾、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8個東盟國家建立了良好的業務往來,并取得了豐碩成果:于上世紀90年代在泰國投資建設的泰中鉛銻合金廠是泰國最大的鉛生產企業,其產品占泰國市場的30%以上;在緬甸投資的達貢山鎳礦是中緬兩國最大的礦業合作項目,投資額超過8.5億美元;正在投資開發的老撾帕克松鋁土礦的鋁土礦資源量超過3億噸;承包建設的越南生權銅礦及配套冶煉廠結束了越南不產銅的歷史。到東盟投資經營,不僅使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也對所在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如緬甸達貢山鎳礦項目投產后,可解決當地1500個就業崗位,每年實現營業收入數億美元,上繳緬甸政府各類稅收及分成達數千萬美元。而在項目建設投產的過程中,該集團積極為當地的學校、寺廟、醫院捐款,幫其解決實際問題。“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是中國與東盟各國友好合作、共同快速發展的參與者、親歷者、見證者和受益者。”羅濤說。
“10年來,中國電力在東盟國家的電力建設、投資、電力貿易、工程世貿等方面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國際合作部副主任吳添榮介紹說,在投資上,中國電力在水電、火電和電網方面都有投資項目,如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在越南投資建設兩臺60萬千瓦的機組——永興電站(音)、中國華南集團收購新加坡大馬西下屬的大世能源(音)100%股份,而大世能源在新加坡的發電股份占25%;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當地合作伙伴投資、并購菲律賓國家輸電網,取得25年的特許經營權,這些投資對解決當地用電難及提高當地的電網輸電水平起到積極的作用。在電力貿易方面,中國電力與相接壤的東盟國家,如緬甸、越南、老撾等都有電力貿易往來。自從聯網以來,至今已向越南和老撾供電超過210億千瓦時;在緬甸投資的水電站除了供給該國使用,還每年向中國南方電網供電,到目前為止已供應78億千瓦時。在共同承包方面,過去10年中國電建集團在東盟已完成38個項目,如今還有33個在建的大中型項目,這對東盟國家電力高速發展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此外,中國還積極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的電力合作,為該區域的電源開發、電網互聯及促進區域國家間的電力貿易而努力。
“我們協會到越南去開展合作的林木企業至少有30家。”中國林產工業協會秘書長石峰介紹,中國的林產品在東盟市場深受歡迎,一些較大的木地板企業在東盟國家都設有專賣店,且經營良好。
依托中國-東盟博覽會開拓市場
“中國-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對于中國企業‘走出去’有著積極影響。”羅濤說,中國-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發揮了以政促經、政經結合的作用,為企業開辟了溝通渠道,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國-東盟自貿區為企業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中國與東盟國家就海關、檢驗檢疫、金融、港口、物流、信息等相關服務配套領域的熱點問題形成了一系列合作機制,為企業在經貿合作方面提供了機制保障。而中國有色礦業集團在東盟國家的投資經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得益于其高度重視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平臺和橋梁紐帶作用。該集團是惟一一家連續5屆作為重要合作伙伴參與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央企,今后還將繼續依托博覽會的巨大輻射和帶動作用,進一步拓展在緬甸、泰國、老撾等國的發展空間。
在吳添榮看來,電力行業相對比較封閉,只有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這個平臺,互相之間才能比較充分地了解并形成互信。通過博覽會,中國電力把自身先進的管理水平、投資水平和技術水平向世界特別是東盟國家宣傳,同時充分了解東盟國家的需求。“我們一些很重要的成果,包括投資的一些購電協議和投資項目,都是在博覽會上簽署的。”吳添榮說,下一步希望在這個平臺上能跟東盟國家在自由貿易、互聯網等方面達成協議,以便更好地拓展東盟電力市場。
發揮自身優勢開創雙贏局面
中國企業怎樣才能在東盟立穩腳跟、發展壯大?在采訪中,企業代表們不約而同地提出,只有找準定位,發揮自身優勢,才能在東盟市場中闖出一片廣闊天地。
吳添榮認為,中國電力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績,在于中國電力和東盟國家的電力方面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如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等國資源比較豐富,但缺少資金和技術;泰國的資源比較缺乏需從別國引進電力資源。中國電力帶著大量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參與到這些國家的電力建設,開創了雙贏的局面。而與日本、美國及歐盟一些國家的電力企業相比,中國電力在進軍東盟市場有著獨特的優勢,即地緣接近、人力資源比較便宜、設備跟技術的價格水平較低。
“在東盟,我們的產品優勢要比歐美國家的產品要更強一些。”石峰說,中國的林產品如人造板,使用的生產線技術裝備水平跟世界一流水平的差別不大,但產品的成本較低。此外,廣東、廣西、海南跟東盟國家的生活習慣接近,甚至語言相通,因此更能掌握東盟消費者的需求。在越南,中國的林產品在當地占了60%以上的份額,一些時尚的家居品牌受到當地消費者的熱捧。
記者了解到,今年是中國-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10周年暨中國-東盟博覽會10周年,中國與東盟各國企業界的互動愈發頻繁。就在4月16至20日期間,一個由56家企業組成的中國商務代表團訪問了菲律賓馬尼拉和宿務,目的是通過交流更好地了解菲律賓的商業環境,發現菲律賓在貿易和投資領域的商機。而菲律賓工商會正籌備組織商務代表團于年內訪華,來回應此次中國代表團對菲律賓的成功訪問。
正如羅濤所說:“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合作前景廣闊、潛力巨大。”他曾經到緬甸、泰國、老撾等中國有色礦業集團出資的企業和項目現場調研,強烈地感受到東盟國家發展對華合作的強烈愿望,接觸到的很多東盟政府和企業界人士都就加強雙方互利合作提出過諸多具有建設性的看法和建議。因此,“中國與東盟企業未來互利合作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