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可能強于此次危機以來的任何時候據路透社4月10日報道,世界貿易組織WTO將2013年全球貿易增長預估從此前的4.5%調降至3.3%,稱擔心保護主義升溫。WTO總...
目前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可能強于此次危機以來的任何時候據路透社4月10日報道,世界貿易組織WTO將2013年全球貿易增長預估從此前的4.5%調降至3.3%,稱擔心保護主義升溫。
WTO總干事拉米警告稱,2013年貿易增長甚至可能弱于預期,尤其是歐元區危機帶來風險,而且各國可能試圖進一步限制貿易,以支撐本國經濟。“目前保護主義威脅可能強于危機以來的任何時候,因為雖已采用其他政策來促進經濟增長,但效果不夠理想”。
“拉米的判斷是合理的。關于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貨幣政策的確各國用的很多,發達國家都在實行貨幣擴張,但效果不是很顯著。而財政政策,各個國家都面臨著財政危機。從這兩個角度來看,的確沒有多少空間。”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劉青博士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貿易保護在短期來看,至少可以給企業的生存創造一些空間。
除了可以對本國產業起到一定的保護和促進增長的作用外,各國之所以還采取貿易保護主義還有一個轉移國內注意力的考量。
“國內經濟出現問題時,如失業率升高了,執政者可能就會找一些外部原因。到時,貿易保護盡管在當年或是未來沒有給經濟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各國還是會提。”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室副研究員高凌云表示。
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時,就大打“中國牌”,對中國汽車及其零部件等多個領域發難,中美經貿摩擦不斷。然而,這只是我國遭受貿易摩擦的一方面。自2011年中國入世以來,隨著我國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與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摩擦也逐漸增多。
在4月8日商務部召開“應對貿易摩擦”發布會上,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02年到2012年我國共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案件842起,涉案金額高達736億美元。特別是去年由于歐盟對我國光伏產品發起的雙反調查,涉案金額高達204億美元,拉升了整體涉案金額,同比較2011年增加了369%之多。
為什么我國受到的貿易摩擦是越來越多?
劉青認為,簡單來看,就是樹大招風。這是很顯然的,中國現在是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出口大國。另外,跟中國的貿易結構有關。中國出口的大量都是勞動密集型的產品,這對外國的勞動市場沖擊也是很大的。
“貿易摩擦的本質上是定價低于外國認為的一個正常價格。價格低有可能是在傾銷或是接受了補貼。但事實上,包括我們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價格之所以會低,跟本身的資源稟賦有很大關系。比如勞動力便宜,生產率高也會導致低價。所以這是別國很容易誤解我們的。”高凌云強調。
此外高凌云認為,美國、歐盟、日本等大多數發達國家不承認我們國家的市場經濟地位。不承認時,就會拿第三國的價格做衡量,所以裁定我們傾銷補貼的概率比較大。
今年我國面臨的外貿形勢依舊不樂觀,根據官方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共遭遇12個國家和地區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22起,同比增長22%。
在這種情況下,高凌云認為,對于中國來說,如果不能在一系列的雙邊貿易談判里解決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那么就很難解決我們面臨的貿易保護主義問題。從政府的層面來說,規范出口市場的秩序也是比較重要。企業應采用合理有序的競爭方式。
“另外,在出口受阻時,除了可以從消費和投資的角度給出口減壓外,還可以增加進口。這也是十八大和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來的。最近在博鰲論壇上,我國也提出今后5年中國會有十萬億美元商品的進口,增加一些技術、設備等。通過進口帶動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相應地就可以解決貿易保護主義的問題了。”高凌云表示。(梁薇薇)